有了“户口”,电动车被盗少了

03.03.2016  08:49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高发。而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一组数据却让人欣慰:今年以来,该区电动车被盗案件同比下降53.9%,而被盗电动车追回率同比却上升36.2%。原来,赣榆公安分局率先推行电动车“户籍化”管理工作,采取“‘二维码’+牌照+行驶证+平台”登记办法,给电动车上“户口”,依托信息化破解电动车管理难题初显成效。

  去年3月,赣榆警方与南京一家软件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电动车户籍化管理系统,依托信息化对电动车实行车、人对应的户籍化管理。该系统采用J2EE、二维码、OCR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实现车主的身份信息和电动车身份信息的对应统一。“有了这套系统,我们便着手全区电动车的信息采集工作,相当于给电动车上‘户口’。”赣榆警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登记录入电动车信息46.75万辆。

  采集的电动车信息主要有车主身份信息、购车发票信息、合格证信息、车牌照信息、防盗二维码信息、整车全身照信息。社区民警持手机采集仪进村(街道)入户现场采集,采集的数据、图片会自动上传到数据库。对购车发票丢失的,车主可以填写承诺书;对合格证丢失的,车主可以填写制式合格证;民警分别将“承诺书”“合格证”拍照录入即可。同时,民警将采集录入的电动车信息自动摘要编排制成电动车行驶证、三轮车持有卡发给车主。整个登记、挂牌、制证等过程中,公安机关免费服务。

  去年12月,赣榆中医院内被盗一辆电动车,民警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两人拒不交代犯罪事实,但经查询电动车牌号和扫描二维码,确认3辆车均是被盗车辆。眼看无法抵赖,两人交代了去年夏天以来盗窃10余辆电动车的犯罪事实。

  “当电动车上了‘户口’,我们就可以通过电动车户籍管理系统,随时掌握‘落户’车辆的动态情况,从而构建全新的电动车打击防控模式。”赣榆区副区长、公安局长成善全说,通过这套系统,不仅被盗车辆能被及时发现,而且找到被盗车辆后,只要是上了“户口”的,可以轻松找到失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车对应,还能助破其他案件。

  本报记者 任松筠

  本报通讯员 谭晓平李建霖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