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谷里街道有个烙画达人 联合国也稀罕他的画作

15.12.2015  15:38

  

  一张宣纸,一把烙铁,铁画银钩三两下,一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画就跃然于纸上。这些精巧又特别的画作均出自农民杨家智之手,虽然他仅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的烙画作品在当地很有名气,甚至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非常关注。昨天,记者走进江宁谷里街道化岗社区,采访了这名烙画达人。

   在旧报纸上练习国画

   几年后成了小有名气的草根画家

  走进杨家智的家里,就如同走进了烙铁画的世界。并不宽敞的房间里,墙上挂满了烙铁画,这些精美的作品除了画于宣纸上,还有的画于木板、竹片上。画面上的山川、人物和鸟兽虽然都是用烙铁烫出来的,但却将山水的清秀、人物的神采和鸟兽的灵气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惊叹。

  在杨家智家里,除了墙壁上挂着的这些作品之外,他的烙铁画还出现在丝绢、贝壳、葫芦等物品之上。尤其是葫芦上的烙铁画,更加让人爱不释手。在葫芦的方寸之间,记录了一个个典故,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收藏价值。

  1954年,杨家智出生在江宁谷里镇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受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他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务农。虽然离开了课堂,但是杨家智却没有放弃学习,尤其是他喜欢的绘画。

  杨家智从小就有绘画的天分,但当时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富裕,在那种情况下,他没有接受正规美术教育的条件,只好自己在旧报纸上练习国画。这样几年坚持下来,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草根画家,经常有一些书画爱好者前来与他交流学习。

   社区成立文化站

   他得到绘制电影海报的工作

  1984年,社区成立了文化站,有了自己的电影院。“那个时候老百姓家里没有电视机,看电影成了最热门的事儿。不管春夏秋冬,电影院里都坐满了人,大街小巷的电影海报到处都是。”杨家智说,当时自己是社区文化站的一员,社区领导知道他喜欢绘画,字也写得漂亮,于是将绘制电影海报这件事交给他负责。从此,这便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

  杨家智告诉记者,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尤其是一个书画爱好者,突然之间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把爱好和所长用于工作之中,根本就无法形容那种兴奋的心情。“我当时只想干好这份工作,好好珍惜机会学习。

  那个时候,只要在社区的街边,就能看到杨家智画的海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机会和锻炼,杨家智的书画水平又达到了一个高点,他也成了文化站的骨干人员。

   中年才开始自学烙画

   第一幅烙画画坏了几十块木板

  杨家智是怎样开始走上烙画这条路的呢?据杨家智介绍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电视机逐渐进入普通人家里。到了90年代,乡村的电影院基本都停止了正常营业。此时的杨家智已经步入中年,他的书画造诣也更加成熟,已经达到了专业级别,一直擅长山水画的他想在艺术的道路上再有所突破。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家智在一档电视节目里看到民间艺人用烙铁在木板上烙画,这种新颖的艺术创作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杨家智第二天就去商店里买了几把电烙铁,找来一块木板,依葫芦画瓢开始烙画。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挂中堂,于是他决定在木板上烫一只下山虎。然而任何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开始因为火候掌握不好,不是把木板烧焦了,就是没有烙出痕迹。几天过去了,下山虎只画出了个轮廓,但木板已被他烫得千疮百孔。

  对于失败,杨家智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选择了坚持。在一连毁坏了几十块木板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第一幅烙铁山水画终于完成了,尽管还有一些瑕疵,但是古色古香的味道却十分浓重。那是1998年10月的事,这幅中堂画作,最后被一个行家花600元给买走了。就这样,杨家智从此走上烙画这条特殊的艺术之路,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他的作品不管是从工艺还是欣赏角度来看,都堪称一绝。

   烙画作品深受欢迎

   街道为他成立工作室

  杨家智不断继承发扬前人的优秀传统,改进工艺和工具,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发展。他技艺娴熟,常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烙画作品很多,很受大家青睐,成了谷里街道的一个文化品牌,《荷花》、《风竹图》、《牛首春色》、《春满人间》、《迎客松》等作品也成了代表性的烙画。

  为了让这门艺术发扬光大,谷里街道专门给杨家智成立了社区工作室,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烙画的独特魅力,也能学到相关的烙画知识。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烙画已经成了谷里街道的一张文化名片,到这里来的游客都对杨家智的烙画赞不绝口。

  据谷里街道化岗社区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是古中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起源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民间艺人重新发掘整理,后辗转发扬光大,推陈出新,逐渐在河南、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得到发展。

  据了解,目前杨家智的烙画已经是江宁区非遗项目,烙画工作室也成了社区的文化交流窗口。在杨家智和当地政府的共同推进下,烙画成为社区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社区里很多书画爱好者和儿童纷纷加入学习这门艺术。杨家智也成了社区里名副其实的烙画达人,他的作品不仅成了书画爱好者的收藏对象,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