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发布1月蔬菜生产提醒

14.01.2015  12:00
        1月农事节气进入小寒和大寒,寒潮频频来袭,是南京市江宁区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2.4℃,月平均降雨量37.3毫米,总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29.1小时,本月日照、气温、降雨指标均为全年最低。
        大幅降温和雨雪天气常常伴随寒潮而来,对蔬菜生长非常不利,预防冷害冻害是蔬菜生产管理的重点。
        1、高度重视防冻工作。苗期春甘蓝、春花菜、春莴笋等应追施沼液、粪水速效有机肥,促壮防冻。1月雨水少,不平衡性明显,还应适时浇水防低温干冻。小苗春菜应加盖小棚增温防冻保苗。秋延红椒、彩椒、甜椒要多层覆盖,转色困难的要趁冷尾暖头晴好天气喷施乙烯利促进转色,提高商品性,确保春节前上市。乙烯利喷施后,要促进采光增温提高药效。进入采收期的矮脚黄、蒲芹、包菜等在寒流来前抢收上市,或盖草帘应急防冻,择机上市。其它青菜、苤蓝、花菜、胡萝卜、豌豆苗、芫荽、菠菜、茼蒿、荠菜、青蒜、葱、慈姑、莲藕等应抓住春节消费旺季分批择机上市。贮存的大白菜、萝卜、马铃薯应加强管理,封好风口,预防发生冻害。
        2、加强蔬菜苗期管理。1月上旬利用腾茬早的空闲温室大棚,修建温床,播种春包菜、春花菜、春青菜等叶菜。春马铃薯暖种切薯,避光催芽,芽长0.5-1厘米时见光炼芽。茄子、辣椒、西红柿育苗温床,要勤揭勤盖保温材料,在满足温度要求条件下,尽量增加采光,防止蹿苗倒苗。水分管理以控为主,苗床表面不发白不浇水,浇水时确保天暖、地暖、水暖。幼苗过旺过密,需搭建温床假植,提高幼苗素质。促进培育健壮秧苗,增强秧苗抗寒、抗病等抗逆性。
        3、加强食用菌生产管理。1月食用菌生产要抓好三个关键点:首先是提高菇床温度。1月寒冷,提高菇床温度,创造适宜出菇温度是关键。菇房菇棚外增加一层薄膜,夜间再加盖草帘或保温被等覆盖物,能提高菇房5-10℃。其次是补水控湿。香菇、平菇经秋季生长,菌棒失水40-50%,应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通风3-4天。补水以井水为宜,喷雾状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蘑菇冬季基本上不需要补水。再者就是注意通风换气。食用菌蕾期呼吸旺盛,既要防止二氧化碳沉积抑制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又要防止寒风袭击菇室干冷受寒。一般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通风10-20分钟,补充新鲜空气。
        4、坚持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1月气温低,病害总体较轻,加强综合预防,可以大大减少药剂防治频次。病虫害预防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利用本月低温气候,深翻空闲地冻垡,增强土壤冻融效果。生产用竹木辅材放进池塘浸泡,减少越冬病虫害源,延长辅材使用寿命。其次是物理、生物和药剂多种预防措施相结合。在田蔬菜重点预防灰霉病、菌核病、温室白粉虱、烟粉虱。茄果类幼苗重点预防猝倒病、立枯病和灰霉病。药剂防治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的生物农药,配合使用化学药剂,杜绝使用违禁农药,严格遵守南京市蔬菜生产农药使用管理规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生产绿色蔬菜,打造健康生活。
作者:杨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