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妙用知多少

06.02.2015  11:05

 

  

  每周五,《最强大脑》的播出,都会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叹:世界之奇妙,人脑之强悍。可是,也有人心生疑虑:这些甚至是稀奇古怪的“”究竟对人类有什么用?今晚是《最强大脑》“海选”晋级赛的最后一场,这个问题或许将找到答案。

  现场:这两位的“”强在哪里

  记者昨日在北京提前观看了今晚的节目样片。像爸爸还是像妈妈这样的问题在孩子还在1岁以内时,其实很难看出个究竟。然而,来自香港地区的一位美少女却好像在这方面拥有着特异功能。30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被护士们一一抱上台来,而身着统一服装的孩子爸妈则被打乱了坐在另一边。现场嘉宾随便挑了一个小婴儿,请这位16岁的选手何思慧就此找出现场的60位家长中谁才是孩子真正的爸爸妈妈。而后,又被Dr.魏反过来加试,选一对爸妈,让她找出他们的孩子。到底是看什么来分辨呢?女孩对于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神态。

  另一个“大脑”听上去不像前一位这么神奇,但对于老年人有借鉴作用。73岁的吴光仁是《最强大脑》两季以来最高龄的选手,同时他也是位脑梗病人,在女儿的搀扶下上场,他要挑战的是背诵π的小数点后5000位。据说,老人因患脑梗,病后一度生活不能自理,还面临着转化为老年痴呆的危险。这个七旬老人费尽心力琢磨自己的大脑,把自己70多年的人生经历完全化作了独特的记忆方法,比如一个数字就由曾经生活过的村名代替记忆。对此,孟非说:“我不希望他晋级,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照亮了别人的人生之光。”高晓松说:“没有人生,就没有今天的这个奇迹。”Dr.魏主动提出“不打分!

  讨论:或对脑梗患者、寻走失儿童有益

  拥有最强大脑,最好还能利用起来,做一些对人类有贡献的事——这是很多观众美好的愿景。因此看片会结束后,观众们也陷入其中讨论起来。比如,有的观众突发奇想,如果父母是整容的,那么16岁的何思慧还能看出谁是他们的孩子吗?整容也是根据每个人脸部特征去重塑的,而神态不会变,因此难不倒何思慧。既然拥有能通过婴儿脸辨认出谁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以及反之亦然的能力,那么可不可以用这个能力去帮助那些走失或被拐卖儿童的父母呢?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答案,但是Dr.魏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人脸识别的贡献,“你看百度谷歌用多大投入来做人脸识别,都是希望做得更准。选手用什么特征辨别是有利于做人工智能的调整算法的。

  更让Dr.魏个人震撼的是73岁的吴光仁。采访中,记者得知,Dr.魏的父亲也是脑梗、脑萎缩,向老年痴呆发展,Dr.魏认为,吴光仁老人的故事是教科书式的例子,他自己发明的记忆法,虽然不是好的有效率的记忆法,但把自己的生活串成了一个很长的故事,这个核心是连结记忆,可以延缓老年认知能力。“如果按正常来说他早就该老年痴呆了,但是这种长年的努力确实是逆生长。因为我父亲的病,我自己也在钻研这方面,把连结记忆变成了软件、APP,老先生做的就是我们做科研做的东西的一部分,他是很好的榜样,我们这个节目就是要传播健康、科学的理念。”不一定是脑梗患者才能练,老人的中度轻度认知障碍、记忆力差也会影响生活,Dr.魏建议这类人群不妨借鉴下吴光仁的方法。特派记者陈洁北京专电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