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仅剩的最后一家的电报营业厅:每月发报十余份

07.07.2015  22:53

龙虎网讯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前,“电报”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最快的通信方式。而如今的上海,只剩下一家可以发电报的营业厅。记者7月6日,来到了位于上海延安东路1122号——目前上海唯一一个可以收发电报的地方,而这里每月发出的电报数量平均仅有10余份。

在这里工作了15年的营业厅经理陈晓炯说,因为电报具有法律效应,现在还在发电报的大多是公司,个人电报已经很少见了。从以前呢,我们这一块都是,一半的面积都是用来拍电报的,到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前是24小时营业的,来来往往的客户也很多,到现在为止,萎缩到一个月十张电报都不到。

记者也现场体验了一下发电报的过程,电报内容拟好后,工作人员接过电报单,她在上面填写了发报局名,以及是农村还是城市的“报类”,然后在发电报时会根据这些分类信息进行处理。而发电报的费用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是每字一毛四分。这资费啊,二三十年以前是一毛四分,到现在还是一毛四分。资费一直没变过还是这个价钱。

记者随后前往了位于延安东路的上海电信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各个年代的电报机,并且在周末免费对公众开放。讲解员王紫盈告诉记者,来这里的参观的群众并不少,还有一部分曾是从事电报行业的老员工。

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来参观的人,基本有家长带着小孩,过来来了解一下电信的历史知识,还有一些我们以前邮电的老职工,因为他们已经工作了几十年了,对这种方面有比较深厚的情感在里面。

来自《上海邮电志》的数据显示,1949年以后国内、国际电报交换量稳步增长,国内电报则在1988年达到最高峰,全年有4497.83万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固定电话安装进入私人家庭,以及手机、传真机的慢慢兴起,电报交换量迅速下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陈佳慧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