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提防七大儿童安全“杀手”

23.07.2015  05:55
窒息、溺亡、坠楼……近期,接连发生的儿童安全事故让人痛心不已,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儿童安全话题的再度聚焦和思考。进入暑期,又到了儿童安全事故高发期,孩子身边还有多少“伤不起”的疏忽亟待填补?家长又该如何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警方详细解读暑期七大儿童安全“杀手”注意事项。 一、道路交通伤害 道路伤害存多种危险因素 危险场所:公路、小区道路 6月28日,湖南湘潭市一4岁的男童被粗心的父母遗忘车内长达6个多小时,等家人回过神时为时已晚。经初步调查,本次事故是由于天气炎热,车内温度过高,导致孩子窒息死亡。除了这样的特殊事例外,暑假期间更常见的是不少孩子都会和父母乘车外出旅游或骑自行车、滑板车玩耍,几个孩子之间还会比拼速度,往往忽略了道路安全,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预防措施:教会儿童遵守交规最重要 炎炎夏日,暴晒在太阳下的汽车,车内就如同烤箱一般。如此高温,儿童被困车内,其危险程度可见一斑。因为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远不如成人,难以耐受高温。监管人千万不能将孩子独立留在相对密闭闷热的汽车内。高温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神经损害或致命。对于较大的孩子来说,家长要教会孩子在独自被困车内时要向外界发出自救的信号,例如学会按汽车喇叭,学会打开汽车的双闪警示灯,学会拍击窗户等措施,以便引起外界的注意。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车型在拔掉钥匙锁上车门后喇叭还能按响。如若孩子年龄偏小,尚不具备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该怎么办,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家长多用心,开车时时刻注意车后座的孩子,不要将孩子遗忘在车内,也千万不能因手头事务将孩子独留车内。此外,家长还要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认识和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及交通安全常识,让孩子从小树立起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经常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在街道上、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闹以及学骑自行车等。不要在停车场内玩耍,游戏时尽量远离停靠的车辆,以免其突然启动而造成伤害。 二、溺水 室内室外均存危险场所 危险场所:游泳池、河边、浴室 夏天,孩子最乐此不疲的就是玩水了,与此相伴的是儿童溺水事件屡有发生。7月7日下午,吉林松原市发生儿童溺水事件,5名到江中玩耍的男孩溺水。两名溺水男孩挣扎了一会儿最终成功爬上岸,而另3名男孩溺亡。暑期在农村,水井、水渠及池塘等是发生溺水的高危场所,在城市,游泳池、家中浴缸等蓄水容器同样是儿童溺水的高危场所。一些小区的游泳馆虽然配有救生员和浅水区,但水池四周的池壁侧面十分尖锐,存在一定的危险,一些刚刚学会游泳的儿童,在泳池边追逐嬉戏打闹,极易受伤。 预防措施:不同年龄段预防重点有别 对于各个年龄段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动作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溺水预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对于刚上幼儿园的5岁以下孩子来说,喜欢蹦跳,但平衡能力还很弱,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放假时,孩子如果在浴缸、马桶、水桶边玩耍时,一定要有成人陪同。家里要及时把浴缸、洗脸盆的水排空。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而言,家长也不要在浴池、水缸中存过多的水。给孩子洗澡时,家长尽量不要离开。家长可以准备泳圈和救生衣供孩子在泳池中练习;同时要遵守泳池的安全规定。游泳时,家长要保持和孩子一臂能及的安全距离。如果不幸遭遇溺水,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先采取急救措施,最初和最重要的抢救就是第一时间保持溺水者呼吸通畅,如果孩子还有意识、呼吸和心跳,可先进行控水(让溺水者吐水)开放气道,但控水时间不能太久,控水后醒不过来,要赶紧做心肺复苏。如果孩子没意识,呼吸、心跳也停止了,要赶紧先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控水最好的体位是膝顶法,家长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膝,把孩子放在膝盖上,让孩子腹部趴在屈膝的腿上面,然后一手扶住孩子的头部使口朝下,拍打孩子的背部或用膝盖点压溺水者腹部,使水排出。人工呼吸能增加溺水孩子生存的几率,先人工呼吸5次,然后胸外按压30下,再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按2:30的比例进行,即按压30次,人工呼吸两次。此外,如果溺水者发生呕吐,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除去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即使小孩成功苏醒,也要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水进入肺部引起肺炎等症状。 三、烧烫伤 夏季衣衫单薄烧烫伤多发 危险场所:厨房、餐厅、烧烤摊 由于衣着单薄,皮肤暴露较多,加上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动作协调性也比较差,一旦父母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发生烧烫伤意外。7月6日,江苏宿迁市中医院烫伤科迎来了一位被烫伤的幼童,孩子只有两岁多,已经构成深二度烫伤,孩子被烫伤是因为妈妈在兑水给孩子洗澡时忘加凉水。野外烧烤也是孩子们假期里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但由于小孩天性爱闹,容易蹭翻烧烤炉,导致炭火溅出烧伤自己。 预防措施:远离危险源是预防关键 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白天只得让孩子独自在家,可是厨房、阳台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危险场所,燃气灶、热水壶、打火机等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孩子远离热水瓶和汤锅,远离火源。不要把热的食物或开水放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打火机不能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不使用天然气时,要关掉总开关。其实烧烫伤的早期处理非常简单有效,应该遵循“五步法”的原则:1.冲:受伤后立即以流动清水(自来水)冲洗,或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能清洁创面,减轻损害和疼痛。2.脱:充分浸泡后,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剪开(可暂时保留粘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将创面上水泡弄破。3.泡:持续20分钟以上,可减轻疼痛、水肿,稳定情绪。烫伤面积大、年龄小或体弱者,不宜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诱发休克或延误治疗。4.盖:用干净床单或布单覆盖创面。不要任意自行涂抹外用药物或民间偏方,以免引发创面感染。5.送:除非创面极小可以自行处理,受伤后都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烧伤面积大、伤势重者,应转送至专科医院治疗。创面切忌涂抹有颜色的外用药物,如红汞、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对创面的判断;切忌涂抹牙膏、花生油、酱油、虾油及民间“祖传秘方”,以免加重创面感染和疼痛。 四、宠物咬伤 宠物“非常时期”需远离儿童 危险场所:家中、小区 近年来,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儿童被宠物咬伤的病例也随之增加。今年4月,天津市一位儿童被家中的宠物犬扑咬受伤,共计12处伤口,颈部的抓伤很深且距离颈部主血管较近,十分危险。 预防措施:禁止孩子做出危险动作 由于养“宠物”家庭常缺乏相关的教育培训,如宠物的科学饲养、儿童与宠物的相处知识。因此,养宠物家庭应特别注意宠物在发情期、产崽期要远离儿童。孩子和宠物一起玩耍时,家长一定要陪伴在旁,孩子做出危险的动作时,一定要制止,如果孩子无意中弄疼了宠物,宠物会下意识地作出攻击行为,此时,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如果孩子被宠物抓伤或咬伤,应马上将伤口残留的血液挤出并用消毒剂清洁伤口,简单包扎后,马上带孩子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注射相应疫苗。 五、误吞异物 误吞物品五花八门 危险场所:家中 每年假期都是儿童消化道异物和气管异物的高发期。孩子误吞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消化道异物有发卡、硬币、钉子和电池等,气管异物有瓜子、花生、糖块、黄豆、玩具小零件、骨头、鱼刺等。尖锐的异物可能刺破孩子消化道,造成穿孔,而电池一旦在消化道分解,腐蚀性液体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烧灼腐蚀,严重的可能造成消化道梗阻。今年4月5日,温州一位6岁儿童摆玩硬币时不慎吞入,硬币卡在食道造成呼吸困难,家长及时送医才避免了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紧急情况可催吐 请不要给孩子戴一些容易抓下来的饰物,如发卡、吊坠等;图钉、钉子、缝衣针等尖锐物品要收好。换下来的电池要妥善存放,尤其是较小的纽扣电池,电动类的儿童玩具要注意其安全性,防止孩子将其中的电池拆出来并吞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误吞异物带来的伤害,让孩子改掉坏习惯。如果孩子误服一些有毒药品,情况紧急,来不及送医院时,家长就必须迅速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孩子的舌根(咽后壁)催吐然后去医院洗胃;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很强的物品,不宜采用催吐法,可以让孩子喝大量鸡蛋清、牛奶等。此外,对已失去知觉或兼有抽搐的孩子,也不宜采用催吐法,应及时送医院。 六、跌落伤 儿童需远离危险环境 危险场所:家中、游乐场、运动场 7月5日,在湖南某小区,一名12岁的小男孩不慎从7楼客厅窗台坠落身亡。近期这样的悲剧不止一起。6月23日,在长沙市雨花区某小区,一名独自在家的5岁女童不慎从6楼坠落。6月28日,四川宜宾市一大人在飘窗打电话,怀里抱着的一岁孩子不慎从16楼飘窗坠楼死亡。相对于这些极端的坠楼事件而言,日常生活中一些在游乐场所发生的坠落摔伤更为常见。 预防要点: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 跌倒或坠落是导致儿童伤害发生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1-4岁幼儿的跌落或摔倒大多发生在家里。要预防从窗户、屋顶、阳台的跌落伤害,家长需要在窗户、屋顶和阳台安装一定高度的护栏,栏杆间距小于9厘米;窗边不放置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沙发等家具;安上窗锁,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将窗户的开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对于年龄较大、活动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时发生跌倒或摔倒的情况比家里要多。家长应该教育儿童注意识别危险警示标志,远离危险环境。教育孩子不要在楼梯上推拉玩耍,不要跳级或下冲。同时,那些提供儿童户外运动场地的商家也要重视,户外游乐设施要使用弹性橡胶、木板、树皮或沙子做器械和地表材料。及时清除社区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如加强建设工地安全巡查、覆盖孔洞、缝隙,清除突起物等,防止儿童坠落或绊倒。 七、走失 人员密集场所最易发生 危险场所:商场、超市、农贸市场 6月14日,湖南长沙市民周先生夫妇报警,自己五个月大的孩子在广场被一名陌生女子抱走。后经警方初步调查,孩子被一有精神病史的女子不慎抱走。办案民警表示,虽然这并不是一起有预谋的拐骗案件,但也提醒家长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应看护好自己的孩子。 预防措施:牢记家人和报警电话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牢记家人的联系方式和报警电话。在空闲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排练几次。这样一来,真的遇到了走失情况,孩子也不会慌张了。平时要告诉孩子,陌生人无论给什么,都要坚定拒绝。也不要跟陌生人多言,更别把家里的事情说出去。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情况发生,都不要跟着陌生人离开。如果有陌生人声称自己是孩子父母的亲友,孩子也要一律拒绝,等到父母到来再走。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带着他们外出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有的家长一看到熟人,就只顾聊天了,完全忘了有孩子这档事,结果就导致孩子被拐卖或走失的发生。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在外出前,应当告知父母他的去处。同时,父母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有GPS定位仪的物品。如果意外发生了,很方便就能找到孩子的位置。 温馨提醒:伤害发生后关注孩子心理变化 作为家长,谁都不希望伤害事件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父母在孩子遭受创伤后可以提供最及时、最直接的帮助。而且,对于不同的儿童、不同的状况,家长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1.非常爱哭的。在遭遇伤害后孩子觉得难过是正常的,此时家长应允许孩子把悲伤表达出来,给他关注、陪伴他。帮助孩子说出感受:“发生了这么可怕的事情,我想你很难过……”帮助孩子建立对未来的希望,聊聊以后想做的事情。2.不能忍受和家长分离。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孩子要控制家长,他只是害怕。此时家长应跟孩子在一起,避免分开。如果要短暂分开,让他知道你爱他,这个暂时的分开和在灾难中的分开是不一样的。3.睡眠不好,不想睡觉或夜里醒来惊叫。此时,家长应建立一个睡觉的程序,比如睡前讲故事、抱孩子,每天按照这个程序进行。告诉孩子你好想和他在一起,让他感到安全。4.发怒、暴躁不安。孩子在经历创伤后会感到非常郁闷,需要用哭、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此时,家长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发火,用爱去回应他的情绪。可以说:“现在的情况确实很糟,我们经历了很多可怕的事情……所以你很生气。”如果孩子发怒的频率很高或很激烈,则需要给他一些限制。5.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大人担心紧张的时候会踱来踱去,孩子则会跑、跳或忐忑不安。此时,家长应帮助孩子消除体内的紧张,教孩子做身体伸展、跑步、深呼吸。帮孩子认识到他的情绪,确信他是安全的。陪他打球、看书、画画等。6.不能做他以前会做的事情,说话的方式跟以前不一样。当孩子有压力或害怕时可能会暂时失去已经学到的能力。此时家长应避免批评,别勉强孩子。让他有被了解、被爱和被支持的感觉,别过分注意他失去的能力。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他越感到安全就越能恢复失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