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标杆先行 江苏以智能制造强供给

31.05.2016  14:25

  踏上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的中厚板生产线参观通道,生产线上没有一个操作工,火红的钢板从轧机中一块接一块地“”出来,成为按照客户要求精确定制的钢板。在操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跳动着的数据和图表,现场生产过程全自动控制,二维码自动扫描精准发货。

  在江苏,像兴澄特钢中厚板生产线这样的智能车间不断涌现。目前全省已创建15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工业制造第一大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何处发力?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地把握全球产业革命大势,以智能车间为标杆先行,以智能制造为主攻高地,以创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

  为此,我省明确提出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战略目标,从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两线切入,从基于研发的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两头突破,从政策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两端发力,实施先进制造业+互联网模式发展新型制造业,并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补高端装备“短板”,节能耗、降成本,进而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钢铁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但兴澄特钢党委书记、总经理钱刚表示,他们所生产的特钢产品供不应求,吨钢效益、高端轴承钢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第一。日产尼桑,甚至奔驰、宝马、奥迪等高端车,都采用了兴澄特钢的钢材。兴澄特钢目前有3000多种产品,每年主动保持10%的淘汰率。通过不断自我更新,从量变到质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实现了提档升级。“在省经信委的推荐下,我们参与了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项目,这也让我们站在了技术最前沿,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兴澄特钢董事长俞亚鹏说。

  我省研究制订了示范智能车间评价标准,在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车间设备互联互通上提出两个“不低于70%”,在设计生产联动协同、产品信息追溯、环境和资源能源消耗监控、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提出明确指标。

  “在我们的中药智能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所涉及的主要装备有316台套,占车间设备总数的90%以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毕宇安说。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使得人力成本大幅下降,生产周期明显缩短,人均产出提高了近50%。同时,物料损失和环境污染持续降低,实现了绿色生产和环境友好的目标。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核心技术,而我国许多高端的技术还依赖进口,有的甚至受到限制。强化自主研发能力,突破技术垄断,成为不少苏企不约而同的选择。

  “刚开始研发的时候,生产的油缸使用寿命仅几十个小时,问题件高达70%,只能扔掉重做。”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立平说,液压系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液压工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相对缺乏,低端液压件产能过剩,高端液压元件又严重依赖进口。在以挖掘机为代表的高端工程机械市场中,90%以上的液压件受制于人,70%—80%的利润被国外液压产品制造商攫取。

  在失败中不断摸索,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恒立油缸最终掌握了油缸制造的核心技术,高压油缸这一拳头产品,已成功打入卡特彼勒等国际一线品牌。近年来,该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总销售额的4%以上,2014年达到6.3%。目前,其油缸的耐久性、压力转化率等指标已赶超国外主流产品,高压油缸制造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

  2015年江苏工业技改投资高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5.6%。积极有效的投入,促使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上升到92.17,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9617亿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1/7强。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不断改革创新政策举措,激励企业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大幅提升有效高端供给能力,实现工业制造创新转型;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突出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企业先进制造水平,实现制造强省建设新跨越。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逸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