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徐州”建设取得新成效

17.07.2015  19:14

  “智慧徐州”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一枢纽、三中心”为重点,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高层次构建领导体制、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端起步,成为全国智慧领域建设的“后起之秀”和淮海经济区的“智慧典范”。

  一是“智慧徐州”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14年,“智慧徐州”启动建设了2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全市信息基础网络、政务协同办公、数字地理提升、出租车信息化车载系统等13个项目投入使用。徐州市政务协同办公(OA)系统完成全市235家市级收发文单位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40家市级单位的内部OA系统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行政效率;社保卡提升工程实现跨省报销,医疗资源服务范围扩大到淮海经济区5000多万人,建立了医院、医生、病人、药房“四位一体”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市民卡提升工程取得突破,整合了涉及市民衣食住行、各类缴费等功能,初步实现了“一卡在手、便捷无忧”;智能公交一期终端建设基本完成,全市161条公交线路、2275辆公交车全部安装GPS智能调度终端和3G视频监控终端,初步实现智能调度,班次执行率提高到98%。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建成,越来越多的市民得以享受“智慧徐州”的建设成果,也从中体会到了极大的便利。

  二是推动“智慧徐州”建设迈上新台阶。2015年,徐州市共排定6大类45个“智慧徐州”建设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5.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98亿元。抓好项目建设。突出三大类项目,以信息资源枢纽、云中心、信息基础网络等为核心的基础性项目,以市民卡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为核心的便民惠民项目,以信用信息系统、社会综合管理工程、智慧社区等为核心的社会保障类项目。抓好资源整合。市级信息资源枢纽加强安全接入、安全防护、安全监测和安全管理,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徐州市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办法》的要求,强化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交流交换,积极做好相关信息资源的采集、提供、维护、更新和共享等工作。抓好成果应用。以信息惠民为抓手,加大贴心物价、智能公交、智慧医疗、远程教育等已建成项目的整合应用力度,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加强政府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推行网上并联审批,连接市、县、镇三级,共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无线实时审批、移动办公等服务,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突出四化深度融合,抢抓“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机遇,加快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逐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和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三业融合”,打造智慧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全力建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4月,国家住建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徐州正式获批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此次获批必将对“智慧徐州”建设起到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围绕徐州作为新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总体定位,迅速抢占“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先机,明确到2017年底,徐州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基本建成,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公共基础数据库等14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示范效应突出,智慧应用效能明显,基本实现城市互联互通、产业健康发展、资源共享利用、民众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的建设目标;形成成熟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运营管理体系,智慧徐州建设逐步进入成果推广、应用拓展、模式复制阶段。突出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智慧管理、提升社会服务、创新产业发展四个方向为重点,通过14个重点示范工程的智慧成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将徐州建设成为经济跨越发展、城市运行高效、人文社会和谐、信息基础一流的智慧型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