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将”带着“新兵蛋子”妙计玩弄日寇

30.05.2015  15:39

  “三十六计”信手拈来!发生在徐州南线的淮河拉锯战拼的是智慧,赢的是谋略

  新华报业网讯 上周我们复盘了徐州会战北线,滇军将士在邳县的英勇与顽强,本周我们将视角转向徐州南线:1937年12月底至1938年3月初,在天然屏障淮河两岸,中国军队鏖战三个多月,将妄图渡河北上徐州的日寇死死挡在淮南。

  淮河拉锯战,一支与滇军同出于大西南的桂系新军惊艳亮相,挫敌精锐。面对装备先进的日寇,中国军队在“三十六计”中找到了破敌良策:关门捉贼、金蝉脱壳、围魏救赵……日寇的前方,已经布下一个又一个陷阱。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可

  初战惊艳宣告“强将手下无弱兵!

  一支“新兵蛋子”组成的军队,战斗力有多强?国军第31军曾被这样质疑。31军是抗战后新成立的一个军,多数战士是广西征募的新兵,在桂系中公认战斗力最弱。

  南京沦陷后,局势愈发严峻,日寇南北夹攻徐州的意图,人尽皆知。北上徐州,必经淮河,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下令,51军、10军与南京北部、安徽境内各部队组成淮南兵团,负责实施津浦线南段作战。为了增加人手,31军也被紧急调往淮南,投入战场。而淮河拉锯战,正是由这支不起眼的新军打响。

  1937年12月20日,鬼子来了。素有“主力”之称的13师团首先占领滁州,沿津浦铁路线向明光方向突进,与第31军遭遇,两军在试探性地交火后,战场进入短暂的平寂。日寇在此停止前进,准备休整。但31军军长刘士毅不允许对手如此从容。他分出一个师,以小部队为单位,利用山地,频频出击,破坏铁路,不断袭扰。一个多月里,31军巧妙周旋,在武器装备处于下风的情况下,与日寇打成平手。面对新兵,战果如此惨淡,日寇颜面尽失。

  刘士毅当时已五十出头。他“出道”很早,当过清朝的地方官,又带兵参加了辛亥革命,“讨袁护国”运动中,被迫流亡日本,对日军装备与作战理念的现代化,有了直观认识。他深知,面对日寇,对攻或死守都不是上策,只有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方能取胜。

  效法孔明引日寇入空城聚而歼之

  1938年1月14日,第26旅团作为先锋,再次向淮河南岸重镇明光扑来。于此同时,国军51军及时赶到,在31军身后的淮河两岸布防。刘士毅放了心,开始编织他的陷阱。

  第一招是“金蝉脱壳”。知道日寇必攻明光,刘士毅将31军主力撤走,主力向西渡过淮河的支流——池河,在河东只留下1个师。不明就里的日寇,迅速冲进明光。14日晚,夜幕降临之际,日本士兵正在埋锅烧饭、安营铺床,突然间枪声大作,刘士毅带着留在河东的那一个师,出现在惊慌失措的日寇身后。在这座小城中,日寇遭遇突袭,拥挤着无法展开阵型还击,也没能快速组织突围,中了刘士毅“关门捉贼”之计,成为中国军队的活动靶。而沿铁路赶来的日寇拖出一条长队,被刘士毅截成数段,一个个吃掉。第二天拂晓,仅100多日本兵从城中逃走。后来李宗仁在总结时高度评价说:“这一战役的关键,是31军执行命令的彻底,始终盯住津浦线,使敌军不能北进。

  几十年前,刘士毅在江西老家读农林专业,小伙子对粮食种植不感兴趣,一本《孙子兵法》是他最喜欢的书。明光一战与火烧新野极为相似,“三十六计”刘士毅更是信手拈来,日寇再次被他玩弄于股掌。

  围魏救赵淮北阵地失而复得

  明光歼敌后,31军与其他各部携手作战再次转移。1月23日,日军增援部队陆续抵达,连日用大炮猛烈轰击,开始向西强渡池河,准备扫清淮南。中国军队奋力坚守,且战且退,至1月底,淮南防线基本全失,日寇准备渡河。

  2月8日晚,第一波日寇渡河500余人,被51军阻击全歼。9至11日,日寇再行强渡,这次51军阻截不住,防御阵地终被突破,蚌埠、临淮关等北岸要地失守,淮河防线被撕开缺口。

  此时,国军第59军奉调驰援进入战场,支援51军,稳定住已有阵地,使缺口不再扩大。与此同时,刘士毅的31军再度出“奇招”,他没有坐守淮北,而是与59军余部合为一股,于16日主动过河杀回淮南,绕到日寇侧后方发起猛攻。

  日寇一时间乱了阵脚,忘了此战首要目标是渡淮,竟抽调13师团主力6000余人回援,捕捉刘士毅一部。好,“围魏救赵”奏效了!淮北立足未稳的日寇据点,此时又失去了主力支援,随即被拔掉。至3月初淮河北岸已全部收复。至此,经过3个月的拉锯,日寇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渡淮行动,中日两军形成隔淮河对峙的局面。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