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我们都是志愿者

05.12.2014  21:00

 

杜菊芳(左三)

 

朱炳凯

 

梁孙旭(左二)

 

胡荷(左三)

 

施建霞和女儿

 

若将公益比作花,确有千般姿态万般模样。温暖了人心,快乐了自己。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让我们走近靖江志愿者。

 

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

 

记者从团市委获悉,自2007年起,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下属的志愿服务队伍已发展到13支,包括8支由团市委、国土局、地税局、检察院、学校等组建的行业志愿者服务队,1支由大学生村官组成的专业志愿者服务队,3支由青年自发组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即179志愿者协会、家有儿女爱心志愿者协会、赤子之心环保社团。登记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到5000人。另外,我市还有马洲之家志愿者协会、恒通出租车爱心车队、爱心奶奶队等。

 

这些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敬老、环保、助学、助困、献血等活动。179志愿者协会还加快发展会员单位。同时,179志愿者协会拓展服务方向,引导被帮助者回报社会,并正逐渐将志愿者活动项目化,使服务对象更有针对性。

 

此外,从2009年起,市委组织部明确每周六为“党员义工集中服务活动日”,党员义工们放弃休息日,在街头巷尾开展志愿服务。全市3.9万名党员中,参加过义工服务的党员超过1.5万名。市司法局、妇联、教育局、文广新局等定期组织青年法律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爱心圆梦志愿者、文化志愿者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残疾人朱炳凯:身残不妨碍献爱心

 

开心他人,快乐自己,这是残疾人朱炳凯的人生信条,他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把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作为毕生的使命。

 

朱炳凯双腿残疾,每走一步都得依靠拐杖。在他生活最艰难的时候,社会上不少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顺利渡过难关。朱炳凯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物质上并不富裕的他省吃俭用,将节省下的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两年前,我市一论坛上的一则求助帖让朱炳凯认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网友。为方便彼此联系,靖江爱心QQ群就此组建了起来。守护孤寡老人、救助贫苦孤儿、探望突遭变故的家庭……朱炳凯作为QQ群里元老级成员,积极地为群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出谋划策。爱心QQ群组织的活动得到了社会认可,获得不少爱心单位的赞助。更多的热心市民加入爱心QQ群,志愿者人数两年间由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上百人。

 

朱炳凯说:“我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会将大家组织起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老年人杜菊芳:乐当志愿者奉献余热

 

杜菊芳自打五年前搬进靖城街道小关庙社区的机关宿舍,所在宿舍楼的楼梯间保洁工作就被她一人包揽。杜菊芳不是清洁工,只是在看到楼道间杂乱后,默默地打扫干净。这一打扫,就是五年。杜菊芳今年65岁。

 

刚搬进来的时候,楼梯扶手上布满了灰尘。上了年纪的邻居上下楼虽感到吃力,却不敢靠在楼梯扶手上。后来,邻居们看到打扫后的整洁楼道,都慢慢养成了主动维护楼梯间环境卫生的习惯。”杜菊芳说。她以前每周都要打扫,现在只需半个月进行一次简单清扫。

 

热心肠的杜菊芳还是市179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去年“学雷锋纪念日”,她在城区骥江路步行街看到179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当场就加入协会。因为不会上网、使用QQ,她便经常电话联系志愿者团队,生怕错过了志愿活动。

 

年轻母亲施建霞:与女儿携手做公益

 

参加志愿者活动,对孩子的写作很有裨益。她参加社会实践后,写作思路变广了不少。”四年多前,为了让孩子多多接触社会,市民施建霞带着女儿加入家有儿女爱心志愿者协会。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四年里,她和女儿黄逸乐在其中,渐渐将公益活动融进了生活。

 

敬老爱老、环保倡导、大手拉小手等爱心公益活动,母女俩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参加。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和父母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施建霞积极组建了“家有儿女”爱心志愿QQ群。施建霞说,志愿活动中,自己和女儿一同成长,母女之间的感情也变得更加深厚。

 

下岗职工胡荷:不计得失为公益倾心

 

45岁的胡荷三年多来参与志愿活动百余次,组织策划活动50多次,并发动身边近200名朋友加入到公益事业中。如此热心于志愿服务的她是一名下岗职工。

 

胡荷2005年下岗,起初的几年间,她闷闷不乐,心情不开朗。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朋友看望一个白血病儿童,她的想法有了改变。“比我更困难的人很多,我不该消沉,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胡荷说。从那时起,她就逐渐接触各项志愿服务,尽力帮助困难人群,2011年加入了家有儿女爱心志愿者协会。

 

胡荷振作起精神,开了一家小店铺,维持生活。她积极为家有儿女爱心志愿者协会策划、落实服务项目,组织了义卖义演捐赠、看望留守儿童、带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出家门、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和福利院、组织亲子旅游等多项公益活动。

 

把心思放在志愿服务活动上,就不能周全地打理店铺,必然损失了部分收入。对此,胡荷认为,生活得以维持就好,需要她付出服务的地方、人、事情很多,自己在志愿者团体里实现的价值,比单一的物质经济条件,更值得去追求。

 

外国志愿者梁孙旭:志愿服务不分国界

 

在我市志愿者中,有一名外国人。他的中文名叫梁孙旭,来自印尼。梁孙旭三年前一来到靖江工作,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我市的街道、公共场所、敬老院等多处都有他倾情奉献的身影,他也为我市志愿服务、城市文明创建增添了国际元素。

 

梁孙旭2011年6月来到我市拆船企业工作,并在次月加入179志愿者协会。当年,我市城市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共建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中,梁孙旭随着团队来到城区团结路、新建路等路段清理路面垃圾、清除“牛皮癣”、倡导文明出行。在随后的几年里,梁孙旭只要在靖江,都会参加179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服务活动,已累计参与近50次活动,他也逐渐成为西来、孤山、新桥等镇敬老院的老人们眼中的好义工、谈心的好朋友。

 

一个外国人,如何克服语言困难坚持在靖江开展志愿服务?原来,梁孙旭是个“老中国”,在印尼时,他七岁就在学校里学习中文,来靖江之前还在中国其他城市工作生活了几年,对于普通话交流完全没有问题。而志愿服务对于他,则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说,印尼政府宣传每个公民都有做义工的义务,他在印尼时每周都到社区做义工,服务时经常带着他的两个小孩。“做义工已成为习惯,到了靖江,我也要为这座城市出份力。”梁孙旭说。

 

梁孙旭自加入我们这个志愿者团队以来,除了出差或回国,很少有活动落下。”谈到这位外国志愿者,179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姚炜平十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