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高档烟酒销售继续遇冷 礼品回收店关门歇业

26.02.2015  10:43

  据南京市商务局对全市重点超市、百货、餐饮等八大类120家重点企业监测,2015年春节7天,全市城乡居民消费实现21.76亿元,同比增长13.7%。从消费数据、结构的变化来看,今年南京春节市场,呈现大众化、时尚化、智能化、多元化消费的特征,折射社会新风尚,凸现居民生活品质逐年提升。全市商务部门精心组织,大力营造消费氛围,市场运行平稳、有序、繁荣,较好地满足广大市民节日消费需求。

   大众化消费成为新常态

  一是传统、节俭、平民化消费成主导。食品、饮料、服装、电子产品等传统商品成为居民节日消费的宠儿。烟酒、保健品、时令水果等成为市民馈赠亲友的首选。监测的20家超市7天销售5.23亿元,同比增长7.08%。其中,苏果销售4.49亿元,同比增长6.32%。麦德龙雨花卖场、悦家热河路店,同比增长均在15%以上。

  二是节日消费日趋理性和分散。居民消费逐渐分散在平时,一般不会出现井喷式消费。早在春节前半月,各大商家就拉开了促销序幕。尤其是珠宝、化妆品消费,已经提前在情人节释放大半。平时网购的盛行,也分流了实体消费能力。根据监测30家百货企业,7天实现销售5.88亿元,同比增长11.67%。

  三是高档烟酒风光不再。通过对多家超市了解,今年高档烟酒销售继续遇冷,而中低端烟酒销量明显上涨。苏果7天销售烟酒7531万元,同比增幅三成以上。香烟以硬中华、红南京、黄南京等中低档最受欢迎,而软中华、五粮液、茅台等高档烟酒虽然采取控量保价,继续硬撑,但是销量依然不理想,酒类销量下降近20%左右。很多高档礼品回收生意清淡,有的干脆关门歇业回家过年。

  四是家常化餐饮深受百姓喜爱。公款吃喝渐成往事,节日大众餐饮火热。居家到饭店消费逐年增多,渐成趋势。真知味、世纪缘、高楼门饭店等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年夜饭预订爆满,价格较去年下降10%,人均消费150元左右。礼盒也是销售重头戏,马祥兴、江苏酒家等都有拎回家的年夜饭,售价100元起,千元不等。网上订餐成为新选择,绿柳居等礼盒均能在淘宝店中买到。监测的27家餐饮企业7天销售达2442万元,同比增幅在15%以上。

   时尚化消费彰显个性

  一是快消品深受年轻一族追捧。很多年轻人的消费方式都在向个性化、时尚化转变,虹悦城、新城市广场等新型综合体融合购物、娱乐、餐饮、亲子于一体,逐渐成为时尚消费新阵地。HM、ZARA等快消品牌销售红火。

  二是品牌消费日益凸显。品牌消费成为生活的符号。以中低端品牌消费为代表的东方、新百、高淳百货等7天分别销售987、6713、830万元。以婴幼和年轻人品牌消费为目标群体的孩子王、水游城等分别实现340和2474万元。

  三是国际化奥特莱斯旋风逆袭。1月底,刚刚开业的南京“砂之船”狂掏市民皮夹子。春节7天平均每天销售达150万元。金鹰、德基老牌高档商场7天销售也非常喜人,分别实现6513万元和1.1亿元。满足了高端消费人群国际化品牌消费的需要,不必海淘、代购,不必走出南京,就可以享受国际大牌消费。

  四是市民餐桌品质有所提升。进口水果购销两旺,占果品销量的1/3;海鲜、螃蟹等高端食材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廉政之风并没有影响家庭对进口和高品质食材的需求,较平时消费增加三成以上,折射社会消费日趋常态化。

   智能化消费提档升级

  一是重点商圈wifi覆盖率提高,适应智能化需求。二是依托自媒体平台,发展“粉丝经济”。众商家将目光瞄准了APP和微信公众平台营销,一方面提高了顾客体验,增加粘合度,另一方面把潜在顾客转化为实际购买。虹悦城APP已经拥有8000个电子用户。江宁万达拿出了500万元微信红包让消费者来抢,年味里增添了APP味儿。三是信息化消费促进了移动终端热销。4G手机、三星、Iphone6/p等均是热门年货,成为学生开学礼的最好选择。智能电视也是消费者重要支出项目。苏宁、宏图三胞7天分别销售7299、2050万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多元化消费取向十分明显

  一是市场繁荣,满足多元生活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意义早已超越吃喝的范畴。除了走亲访友,市民更乐意花时间去博物馆、电影院等文化娱乐场所。自驾近郊游、泡个温泉、看场民俗表演越来越受青睐。

  二是区域性商业综合体布局增加,为百姓居家提供便利。建邺万达、江宁万达、雨花虹悦城、鼓楼新城市广场、浦口弘阳广场,7天分别实现销售4695、2350、1118、505和1840万元。一方面满足了居民一站式全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近就便的生活理念。

  三是绿色、环保、健康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更添祥和氛围。市民纷纷响应禁放新政,用电子鞭炮、空气压缩式礼花来代替烟花爆竹。(通讯员王韬)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