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行色匆匆,我们向着家的方向

17.02.2015  10:37

  农历乙未羊年春节,就要到了。从中国的城镇乡村,归乡人行色匆匆络绎于途。东奔西行,南来北往,朝着的是共同的方向--家。

  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回家”了。几天前,他和自己的“婆姨”彭丽媛来到延安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40年前,青年习近平在这里插队7年。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考察调研。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考察调研。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祝愿全国各族人民新春愉快、羊年大吉,生活喜气洋洋,事业蒸蒸日上。”古城西安,习近平拿着“三阳开泰”大红剪纸祝贺新春的画面,更给准备过年的人们带来浓浓暖意。

  春节,是家的团圆,民族之仪式,同样是时代变迁编年中重要的一个章节。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回家路,归乡人,中国年。

   永难忘记,乡愁的滋味

  今年春节前后的一个多月里,中国的公路、水路、民航、铁路要运送约达30亿人次之多的旅客,相当于这个星球上近一半的人在迁徙。

  在深圳一间简陋的天台小屋里,51岁的李钊活正和妻女一起收拾行李。

  “厂子下班晚,我前天晚上开始收拾,家里人多,要带的东西也多,不知不觉就收拾了三天。”老李的妻子钟绍兰说。她有些腼腆,但脸上洋溢着喜悦,边说话边小心翼翼地叠一件红花棉袄--那是带给老母亲的。

  老李一家和外甥、外甥女等六口人来自江西宜春的天台乡。从深圳的“天台”到家乡“天台”,他们整整等了一年。

  1978年至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7.3亿,城镇化率从17.9%升至53.7%。目前中国有大约2.7亿像老李一样的农民工,这个日本人口两倍多的群体是每年春节“候鸟”般迁移的主体之一。

  返乡大军的另一支主力是学生。

  在山西太原,20岁的藏族大学生索玉寻思了一个星期,终于拿定主意:给远在西藏阿里家乡的妈妈买双皮鞋。

  “爸爸过世早,这些年我们兄妹几个上学都是靠妈妈一个人种青稞支撑这个家。”她动情地说,“平时妈妈舍不得买新鞋子,都是拾我和妹妹的旧鞋穿。有了这双新皮鞋,阿里冬天雪再大,妈妈也不怕冻脚了。

  索玉到雪域高原的旅途要跨越大半个中国:从太原坐飞机到拉萨,再换乘大巴回家。“回家坐火车得38个小时。”她说,“飞机票虽然贵些,却能早点儿见到妈妈。

  索玉回家的路直达世界屋脊,32岁的张旭更是要飞越浩瀚大洋。张旭的家乡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草原——今年热映的春节贺岁大片《狼图腾》的取景地。而这位内蒙古小伙工作地点是近万公里外的美国旧金山。

  蒙古族百姓参加传统祭火仪式,为新年祈福。

  5年没回家,他这次买了红酒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还给堂弟买了相机。张旭说,美国红酒味道不错,不过还是想念草原的白酒,“和朋友们喝着酒,用家乡话聊聊新鲜事,直到有些醉了,我会觉得自己从未走那么远”。

   手中票根,是家的方向

  千万里路程,千万次思念,都凝聚在冬天的短短几天中。思念永远是热切的,可归途往往是漫长的。

  腊月二十六一大早,已近不惑之年的胡海就扛着三大箱行李来到天津长途客运站。“我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了。”带着眼镜的老胡说。瘦瘦的他,家在山东沂水。

  打装好的三个箱子中,两个都装着天津特产大麻花,花了他一千多块。

  “你这两年没回,家里麻花的味道都淡了。”有一次,老胡年迈的母亲在电话里对他说。他听完鼻子酸酸的,这次就多买了些,好让“家里亲戚都尝尝,知道我从天津回来过年了。”憨憨地,他笑了。

  和老胡比起来,30岁的苗族青年杨秀祥今年从深圳回贵州的路舒服了不少。

  2014年底,贵广高铁开通。共青团贵州省委启动了接在外奋斗的贵州“小伙伴”回家活动。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条信息后,杨秀祥上传了自己的打工故事,他边打工边助学的善举感动了不少人,这使他成为第三个获得奖励车票的旅客。

  深夜,白色的D2802次高铁列车在山间飞驰。杨秀祥兴奋地东看看西望望。“五个小时,真不敢相信,要是以后都能坐高铁回家就好了!”他说。

  2010年,中国高铁首次参与春运,当时运营里程仅2824公里。到2014年底,运营里程已达1.6万公里,世界第一。随着网络日渐完善,高铁缓解“春运”压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月11日,500多名在武汉务工的农民工携带子女,乘坐D5996次动车组的免费农民工专列回恩施、利川、宜昌等地,当天便能与亲人团聚过小年。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飞机、高铁、长途车……交通工具选择更多样、更便利,但仍有不少人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踏上归途。

  为了能在晚上赶回在广西来宾的家,罗英安带着12岁的儿子半夜就起床了。凌晨四点半,一家四口就在夜色中骑着摩托车从广东肇庆出发。

  “天黑,又下雨,真的挺冷挺辛苦的。”老罗说。艰苦归途,老罗盘算的是自己的账本:从肇庆到来宾一张大巴票要360元,一家四口往返差不多要3000元,而他一年打工也存不了多少钱。这样的旅程异常艰苦,尤其对要紧紧搂着父母身躯的孩子来说。

  为了让返乡的“摩托大军”走得安全舒服一些,从2008年起,沿线为老罗这样的返乡摩托队设置了服务站和维修点,甚至有时还会有警车护送他们过境。

  2月9日,在福建龙岩,46岁的江西籍打工者钟复林生(前左)驾驶摩托载着妻子,和老乡一起骑行返乡。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另一些人选择自己上路则是为了旅行。

  从辽宁沈阳到湖南耒阳大约2600公里。李建兴请了年假,提前出发,驾车从东北一路南下,休息时住在山东和河南的朋友家,顺便访友。

  “到了湖南,我会把车送给二姐一家。”他说,“到时候我那个‘种田大户’的二姐将拥有他们的首台私家车,而对我来说,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也想让自己的车更新换代了。

  回家的人在路上奔波,家乡的人在远方惦念。

  在山西原平薛孤村,郑永丽的父母已经收到了她通过网商置办的年货,而这位“八零后”姑娘还在路上。

  当然,还有很多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这个春节不得不和家人分隔两地,无法团圆。于他们,过年的日子思乡、牵挂尤烈。

   万家灯火,千里共婵娟

  在云南鲁甸地震中受灾的何开理一家收到了政府送的年礼——食用油。

  2014年8月的大地震发生时,36岁的何开理和妻子在浙江打工,两个孩子和老人在山上采花椒躲过一劫,但是家里的四间土坯房全部垮塌。

  几天前,他家搬进了崭新的砖混结构新房。盖房花了十二万多,政府补贴四万元。

  “地震把我家所有东西都埋了,可现在我家吃的用的什么都有。”何开理说。等他们两口子回去,全家要一起杀猪、贴春联,在新房里过第一个年。

  2月14日,云南昭通鲁甸地震灾区甘家寨红旗社区村民在排练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新华社发(张广玉摄)

  “当我们生活不顺、事业不顺时总是要回到老家,家里有父母,有自己休息的港湾。”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说,“过年便是勾起人们对家的眷恋的时刻,引起心灵共鸣的时刻。

  时代变迁,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也有一些变化。比如现代生活范围扩大了,离自己父母十万八千里了;比如,留守儿童在家靠对父母淡漠的记忆度过童年;比如,传统的大家庭渐渐成了小家庭,家庭成员少多了……

  但是,“团圆”,这个家的“精神内核”并没有变。“有人觉得年味淡了,是只看到了家‘形式’的变化,以及承载精神的‘习俗’的变化,但人们精神上的追求,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因为远离父母、见面更少而更浓了。”常嗣新说。

  买年货、贴春联、放爆竹、返乡团圆……在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共同节日,两岸四地无数有着不同生活轨迹的家庭,同忙碌,共欢笑。

  2月16日,在山东省聊城市年货一条街,市民在选购春节挂饰。新华社发(张振祥摄)

  在台北,65岁的客家老人钟克臣每年春节前,都要写好120多副春联,以备回乡时送给乡亲父老。“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不到两分钟,他就写完一副。

  在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施子清家的团年饭,请来了公司所有员工。当晚的腊味饭香软可口,粒粒糯米,加上虾米、腊肠、腊肉甚至冬菇、瑶柱,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粒粒”。

  在澳门,陈力志夫妇购置了春联、福字、窗花、香烛。他说,这是中国人过新年的基本元素,“华人世界天下大同,哪里都一样”。

  2月4日,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核桃园社区举办“社区家园新春美食汇”活动,邀请辖区内的百余名老人齐聚一堂,共享美食。新华社发(安天文摄)

  “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乡愁’中有着特殊的‘家国情怀’,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安徽作家潘小平说。

  “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在延安,习近平深情地说。最高领导人春节前的“回家”之旅,引起亿万中国人的共鸣。

  只要是中国人,有中华血脉,家就永远是他们的心之所在,永远是他们为之欢喜,为之流泪,为之努力,为之牵挂的地方,任时光荏苒,擦也擦不去。

  原标题:春节:行色匆匆,我们向着家的方向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