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抢红包江苏人热情高涨 共分到6935万元

14.02.2016  17:34

  今年春节的问候语不是“你吃了吗?”数据显示,江苏人抢红包热情高涨,共分得6935万元红包,全国排第二,抢网络红包已成新年俗。

  今年除夕,市民张影的手机中新拉了两个群,一个群叫“咱屯儿里的人”,她把父亲这头亲戚里的8个年轻晚辈拉进来,一个在新西兰、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福州,其他的在南京,大伙发照片分享年夜饭照片,不时丢个红包入群活跃气氛,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大伙觉得这比过去用电话拜年更加欢乐。最搞笑的是,远在海外的亲戚说完一通吉祥话之后,还不忘问一句,“你有敬业福吗?”手机里另外一个群叫“兄弟姐妹天团”,是张影妈妈这头的亲戚。“今年我没回妈妈的老家南通,所以亲戚家小朋友的压岁钱,直接在微信里发了。”张影说。

  网络红包正在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在今年这场红包大战中,互联网企业再次打破历史纪录:除夕当天,微信红包参与人数达4.2亿,收发总量为80.8亿个,是去年除夕的8倍;共有2900万张红包照片发出,产生了5300万个红包;支付宝今年推出“集齐5张福卡,分享2.15亿现金活动”,让全国791405位用户平分了2.15亿的大奖,平均每人得到271.66元。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的用户中,并不仅仅是80后、90后,50后、60后、70后也跟着自己的儿女晚辈一起传递福卡,他们占到了总参与用户的15%。有超过三成的用户,在除夕选择将福卡传递给父母家人,一家人一起集齐福卡。”支付宝春晚互动负责人易扬介绍。

  还有网友笑称,一张“敬业福”让全国人民都患上了“强迫症”,七八年不见的同学、老友因为福卡而重新联系,也成了这段时间的常事。

  “红包”背后,隐藏着互联网巨头“圈地运动”的野心。腾讯等用红包营销方式黏住用户,利用红包撬开更多“消费入口”。

  去年7月,支付宝推出了“朋友圈”,但这个朋友圈并没像微信朋友圈那样火起来。但在这个春节,11亿对好友在支付宝朋友圈被“唤醒”。蚂蚁金服集团支付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说,大量的关系链,使得金融服务有机会深入到移动金融更多的场景中去,将成为各个金融场景的粘合剂和催化剂。

  还有一大批品牌商在春节期间撒下大量品牌红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教授欧阳日辉评价:“红包习俗加上移动互联网,让除夕这个团聚的时刻也成为了一个非常欢乐、繁荣的经济时点。”在中国人口大量聚合的时刻,红包互动让品牌商与用户加强连接,而这些连接在接下来的春节假日和此后的经济活动中将直接转化为消费,并拉动内需。

  洋义工陪智障孩子过春节

  猴年春节,在我市的一些社会福利机构,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洋义工。他们在为社会福利机构的孤儿、智障孩子带来温暖和幸福的同时,也在南京这座博爱之都感受着浓浓的中国年味。

  “我非常喜欢孩子,每年都会选择和他们在一起过中国年。”大年初四,记者见到玛格丽特·龙,她高兴地说。

  今年66岁的玛格丽特·龙,出生于加拿大,退休后来到中国做志愿者,成了40个中国智障孩子的“奶奶”,她在南京已经过了6个春节了。

  在玛格丽特·龙眼里,春节就像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一样,“跟孩子们春节聚餐,欣赏他们表演的节目,看着孩子开心的样子,我也很开心。”玛格丽特·龙说。

  玛格丽特·龙介绍,她做志愿者服务的这个社会福利机构叫方舟启智中心,专门招收培训患有智障、精神障碍、自闭症等疾病的特殊人群。

  “这些孩子虽然是智障孩子,但求知欲很强,这几天常常会问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加拿大人是不是也和中国人一样过春节?西方人每天都吃饺子吗?”玛格丽特·龙说。

  方舟启智中心负责人郑跃琴说,在启智学校,逢年过节都会有专职老师、社工、义工,放弃休息来进行志愿服务,他们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用“爱心”守护这些孩子,让他们快乐。

  据了解,春节期间,在我市的10多名“洋太太”也主动来到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照料孤儿。一名中文名为“佳佳”的美国女士说,希望她们的照顾,能使这些孩子过得好一点。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