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季精神病患者易肇事肇祸的预警

14.04.2015  21:37
春季是精神病的好发季节,3月份以来,我市精神病肇事肇祸事件多发,此类事件严重妨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公众安全感,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  精神病人肇事的特点分析  1、肇事行为突然。精神疾病分为潜伏期和病发期,潜伏期的病人较安静,从外表看与常人无异,一般情况下,不会肇事;病发期的病人存在肇事的风险,是严防严控严打的对象,但从潜伏期到病发期,没有具体时间表,受季节、刺激源、疾病、药物等因素影响,精神疾病随时有发作可能,防不胜防。因此,极易造成对社会的危害,给公安机关处置带来难度。    2、侵害手段残暴。精神病人肇事,尤其是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给社会带来的破坏程度相当严重,在实施殴打伤害、杀人、损毁公私财物等肇事行为时,往往处于失控状态,意识不清,无自制力,无辨别力,攻击性强,手段残忍,且不分地点、场合,不顾后果、影响,令受害者猝不及防,毫无防备,其中故意伤害案件尤为惨烈,精神病人往往妄想有人追杀自己,看到路人就感觉是仇人,会上前追杀,连续砍杀,场面血腥,极易引起群众恐慌,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3、侵害对象随意。精神病人肇事没有蓄谋,没有动机,一般都是随机发生的,包括侵害对象、地点、场合、使用凶器等等,当精神病人失去自控能力和辨别力,易产生妄想症状,大脑产生幻觉,随意对路人、公私财物、公共秩序造成伤害和扰乱,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征兆,精神病人持续肇事,后果也不易控制,所以造成损失也较大。 4、善后处理复杂。法律规定,精神病人肇祸后无需对病发期间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而部分监护人因家庭困难或故意推卸责任,导致受害者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即使承诺赔偿,也往往因精神病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难以兑现赔偿承诺,进而引发纠纷。 防范建议 1、加强宣传,增强防范精神病人的意识。宣传防范精神病人肇事的重要性,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明确监护责任,让精神病人时时处于监管之下。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人群的宣传,精神病人出现在公共场合,必然有不同于常人的怪异之处,如自言自语、行为诡异、狂躁不安、神情呆滞等表象,让群众进一步了解进而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本领。 2、  积极协调,真情关爱精神病人。要减少肇事案件的发生,还要体现在对精神病人的关爱上。对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精神病人,社区、街道要靠前工作,在平日生活、邻里矛盾调处等方面,尽可能提供方便;对有工作意愿及能力的精神病人,要积极牵线搭桥,协调相关企业,帮助解决就业,改善精神病人的生活条件;协调辖区医疗机构,力所能及地帮助精神病人消除病患,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环境,让精神病人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感受社会的关注、关爱,促使精神病人康复,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