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人演出昆曲的历史

30.09.2015  09:31
昆曲人演出昆曲的历史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活明皇”蔡正仁领衔梅花奖团队打造《曲圣魏良辅》 ——昆曲人演出昆曲的历史

  图为蔡正仁在排练中。王晓映摄 VIJS(视觉江苏网)供图

  

  新华报业网讯 75岁的蔡正仁已经在南京两个月了。上了年纪之后,他从没有在上海以外的城市住过这么久。当然,他也许久不接新戏了。

  戏曲向来喜旧厌新。昆曲表演艺术家被称为“大熊猫”,越老越值钱。蔡老先生稳坐昆曲生行头把交椅,戴着“官生魁首”、“蔡皇”、“活明皇”等各种桂冠。他身体还不错,满可以全国各地随便走走,唱唱《牡丹亭》,演演《长生殿》,皆大欢喜,日子不要太舒服。

  乐呵呵的蔡老师提起眼下这个新戏,竖起了眉毛:我同事和家里人都说我呀!这么大年纪去接新戏干嘛?他摇摇头,仿佛对自己无能为力:像我这么大年龄演新戏的,全国好像也没有第二个了。银发的蔡老,每句话后带着标志性的“呵呵呵呵呵”,均匀的颤音一样。

  蔡正仁75岁挑战的新角色,是昆曲人的祖师爷魏良辅。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制作的大戏《曲圣魏良辅》10月1日南京首演,10月19日作为中国昆剧节闭幕演出在苏州上演。

  为昆曲历史正本清源

  魏良辅,是我们昆曲人名副其实的祖师爷。

  有人说昆曲历史有600年左右,这就有一个问题,其实是,从魏良辅创造水磨调开始,才形成了完整的昆曲,这个历史是470多年。说昆曲形成600年是勉强的。从前有南戏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从这个昆山腔算起,600年是没问题的。我们排这个戏,是为历史正本清源。明确地说:昆曲就是水磨调,形成470年不到500年,创始人就是魏良辅,这不容置疑。

  昆曲的后辈,首先要明白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回事,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讲这个历史,是昆曲界的一件大事。

  蔡正仁接下这个戏最主要的动力,便来自陈述这段历史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作为470年后的昆曲后辈,能出演祖师爷,既然他们(省昆)找到我,我义不容辞。

  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李鸿良介绍,“魏良辅”是昆剧院一直想做的主题,五六年前委托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义教授进行剧本创作,直到今天才完整地搬上舞台,一群昆曲人得以用昆曲的形式展现昆曲的历史。

  魏良辅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昆曲宝藏,但是他自身的故事、人物特点等等记录有限。观其一生,没有大起大落的坎坷,也没有踌躇满志的豪情,唯有“足迹不下楼十年”的痴醉流传人间。曾永义的剧本没有臆造的情节演化,还原了第一代昆曲人打磨“水磨调”的历史。

  “说句老实话,我演了几十年的戏,这样的戏头一回演。昆曲里的故事大多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这个戏的主角是魏良辅和一群文人雅士。”走出柳梦梅,走出唐明皇,在戏里谈了一辈子恋爱的蔡正仁这回的恋爱对象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