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提升进城“老乡”满意度

29.03.2015  10:35
昆山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提升进城“老乡”满意度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党建为基,造就“社会共同体

  

  新华报业网讯 天气渐暖,家住昆山市陆家镇陆电新村的方本勤,每天都要到附近的健身场遛弯。不久前的一次社区“半月谈”上,他曾提出小区里缺少健身活动场地,“社区立刻向相关部门反映,很快就落实了。

  小建议带来大收获,源自神童泾社区从2011年开始推行的“两委班子决议事项追踪制度”。“从用地报批、场地建设到器材购买安装,每个月的议事追踪表记录最新进展。”社区党总支书记沈建珍说,表格详细列出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讨论决议事项,包括提出日期、预计和实际完成时间、责任人、后续跟踪等,每天对照查阅任务进度,以便提醒、监督。

  神童泾社区之前叫神童泾村,这里既有动迁小区,也有单位自建房,还有市售商品房。4500户居民中有本地农民,也有外地来工作的大学生,结构相对复杂,生活要求各不相同。神童泾社区建立了以“决议事项追踪制度+民主生活半月谈、流动办公进小区、干部蹲点周见面、社区党员亮身份”为主要内容的“1+4”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成效显著。

  目前,昆山共有71个“村转社区”,除了神童泾这样的混合型,还有撤村建居型、动迁安置型共三大类。原来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熟人社会”被打破,处于逐渐向城镇社区过渡的形态,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都面临重新建构。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共识、促进和谐?这是“村转社区”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如果说行政村的工作重心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村转社区’的工作重心则是全力服务居民群众、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说,3月20日苏州刚召开全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目标。昆山作为苏州乃至全省城乡一体化的排头兵,要加强“村转社区”社会管理,致力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治理上新水平。

  抓住党组织引领这个龙头,昆山重点围绕“村转社区”怎么转、转什么、基层组织怎么设、职责怎么定和领导体制怎么顺等进行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转前、转中、转后各个阶段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构建“村转社区”治理新格局。

  “2+X”共建机制、“五事工作法”、“红袖标工程”,针对“村改居”进程中出现的职能定位不准、服务意识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昆山创新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推动“村转社区”党组织建设与社区发展同步“转型升级”。

  走进千灯镇炎武社区,但见草木葱茏、道路整洁,居民们欢声笑语,一派安乐祥和景象。“我伲从村里搬到这里蛮开心咯,也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锦景园12幢居民王兴生兴奋地说。炎武社区安置着千灯镇22个村、2500多户动迁农民,这里没有一处违章建筑、没有一条黑色广告、没有一方环境破坏、没有一家车库开店、没有一人越级上访。

  刚搬进新居时,居民李阿弟也曾利用车库开店,影响社区正常秩序。社区党员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并请居民“评理”,他最后心悦诚服,恢复了车库。炎武社区党委书记马雪芳坦言,“村转社区”的最大难题,就是居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她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三抓”工作法,即抓开头、抓领头、抓源头,发挥“党员、管理、居民”三支队伍作用,社区党员和农民兄弟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

  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军说,从行政村向社区转变,既是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也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更是造就最广泛“社会共同体”、凝聚群众之力共筑“中国梦”的过程。党组织必须在引领和保障转型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对各类组织和利益群体有效加强整合协调,共同推进社区发展建设和管理服务。“党建好比火车头,当所有硬件都换成了高铁,火车头也必须从‘绿皮车’换成‘和谐号’。

  本报通讯员岳俊 本报记者潘朝晖高坡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