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省哪儿了"——"老春运"话高铁"时间账"

29.01.2016  12:25

  新华网南京1月29电(记者朱国亮)“十三五”开局之年,进入高铁时代的春运,已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人们的回家之路少了一份艰辛,多了一份温馨。

  南京,华东地区最早开通高铁的城市之一,见证了这一变化。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铁开通,这是我国第一条30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高铁线路。随后5年,京沪、宁杭、沪汉蓉、宁安高铁相继开通,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高铁网络逐渐形成。

  通过这五条放射状高铁线路,从南京上车,乘坐高铁或动车可直达国内19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另有3个省会城市可通过换乘高铁到达,南京已然成为一个承接南北东西的高铁交通枢纽。

  如今,高铁已成为铁路南京站客运的主力军。最新的铁路运行图显示,铁路南京站开行的349.5对列车中,高铁和动车多达265对,占比达75.8%。即使是春运期间增开的临客,高铁也占据了主力。今年春运计划增开的86对临客中,56对是高铁与动车。

  南京西站副站长丁强说,往年春运前,他们调车组至少要编组普速临客列车十三四组,每组15或16节车厢,工作极其繁忙。今年,他们没有编组一趟普速列车。

  高铁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快捷。高铁到底为我们省出了多少时间?铁路上的“老春运”们最有发言权。

  “从南京到哈尔滨,普速列车要30小时13分,直达车也要21个小时,可高铁只要10小时31分。”Z157次列车长陶鹏说,“以往春运,我们是热点线路,车厢里到处挤满人,几乎走不通。自打南京到哈尔滨高铁直达后,我们的客流得以分流,现在几乎没有站票。

  40岁的陶鹏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在泰州-南京-哈尔滨这条线上服务。他感叹说,高铁带来的不仅是速度,还有舒适。过去乘客到站都不敢下车,怕下去就上不来了,春运期间人实在太多。

  梳理南京与19个高铁或动车可直达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列车运行时间,记者计算得知,与普速列车相比,高铁开通后,省时超过10小时的有9个,高铁运行时间一般只有普速的1/3。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总数,总计节约时长接近190小时。

  目前,南京开通的五条高铁线路,平均每日向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发送的旅客多达8.7万人。这些旅客行程长短不一,但总体而言,高铁每日为这些旅客节省的时间总计将以数十万小时计。

  以沪宁城际为例,平均每日旅客发送量约2.5万人,普速列车一般需要4小时,而高铁仅需1.5小时。这条线上的旅客,多数直达上海,不计中途下车的旅客,这条高铁线路一天要为这2.5万旅客省时6.25万小时。

  高铁时代,时间不仅节省在路上,购票方式的转变,也为旅客节省了大量时间。从1988年开始,陈连生就在铁路南京站售票厅工作,目前是售票车间副主任。

  “现在各售票窗口,排队长度一般不会超过十人。”陈连生说,“早五年,一到春运,售票大厅可是人山人海的景象,购票队伍常常要排到大厅之外。一些人甚至头天晚上就来排队。

  陈连生说,现在网上购票的人已占7成多,只要有一部手机,动动手指头,分分钟就把票买了。这一项变革为人们节约的时间,不比高铁在路上节约的时间少。过去,一到春运,很多人常常要专门抽出大半天时间来买票,有的热门线路费时更多。

  时间还省在候车环节。马金勇是铁路南京站的一名客运员,专门负责检票、验票,已在这一工作岗位上干了16年多。

  她告诉记者,5年前,候车常常要提前一小时到达,因为排队进站就要花半小时。那时的候车厅,常常是人满为患,人们扛着、拖着大包小包,拥挤不堪。列车晚点是常事,旅客滞留候车厅时间长。

  “如今情况已大不同,春运期间,候车厅也没多少人。”马金勇说,“人们往往都是赶着点来,赶着点上车,几乎不在候车室作长时间停留。

  马金勇说,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高铁检票方式的变革,也得益于高铁准点率的大幅提升。她说:“除了特殊天气,高铁极少晚点。列车晚点少了,旅客滞留候车室的时间就少了,这也大大节约了人们的时间。

  铁路南京站负责人说,南京高铁的发展,是整个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缩影。高铁极大地压缩了人们出行的时间,也让人们能够“”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生活和工作。

  “如果说时间就是生命,那么高铁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为每一位旅客延长生命的长度。”铁路南京站工作人员祖韬说。

  未来五年,是中国向全面小康全速冲刺的五年,高铁建设无疑还将“呼啸”前行,由此为人们出行节省的时间必将更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