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元福:叉车领域的“填空”高手

24.08.2016  20:10

 

工匠名片

 

姓名:时元福

 

年龄:44岁

 

岗位:凯傲宝骊(江苏)叉车有限公司产品技术总监

 

推荐理由:设计产品填补多个国内空白。

 

匠人之语:只要喜欢和用心,就永远不觉得苦和难。

 

叉车噪音大,他花一年时间摸索调试,攻克难关获得专利;集装箱堆高机生产难度巨大,他用几个月的时间,奇迹般地设计完成……在叉车领域,时元福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国内空白,创造了行业内众多神话。从业20年来,他设计的产品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这颗匠心背后,靠的是“喜欢”和“用心”。

 

初出茅庐一招成名

 

时元福是大连人,1997年,他从沈阳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大连叉车厂工作。起初,他担任的是小吨位叉车的设计工作,三年按部就班的工作后,他发现自己不仅兴趣未减半分,反而对难度更高的领域充满了好奇。

 

三年后,他开始设计大吨位叉车,很快面临一个大难题:设计集装箱叉车。当年,在国内市场上,没有一家叉车公司能够做出这样的产品,卡尔玛、科尼等进口品牌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他埋头苦学,研究进口机器的精妙之处,寻找和国内产品的共通点。几个月后,当他把一台市值300万元的大型集装箱叉车开出车间时,全厂沸腾了。很快,整个国内叉车行业也沸腾了。

 

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一出手就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几年后更是挤掉了进口品牌的三分之一市场,令人刮目。“其实我当时想得很简单,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为什么做不到,只要用心,一定可以。”时元福说。

 

填空”产品成创收利器

 

初尝甜头,时元福开始放开拳脚,专门钻到最难的问题里。在龙工上海叉车公司工作期间,他作为企业的技术部长,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在6个月内研发集装箱堆高机产品。军令如山,他带领5个人的团队,度过了异常艰难的半年,整个团队几乎吃住在一起,从做图纸、样机试制到测试,竟然顺利赶上了上海工程机械宝马展,当场就接到了订单,为企业创收。

 

2011年,时元福进入凯傲宝骊(江苏)叉车有限公司,担任产品技术总监,负责研发中心工作。2014年,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公司现有的一种叉车功能很强大,客户需求量也很大,但因为震动噪音非常大,客户对这个产品的投诉和抱怨很多。他决定联合变速箱厂家,对产品进行创新研发。在一年时间里,他和变速箱厂家不断改方案测试变速箱,将变速箱和驱动桥的连接进行了调整,使这种叉车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噪音也得到了极大减轻。这样一来,韩国和欧洲客户特别满意,每年增加订单1000多万元。

 

研发中心的“细节控

 

在凯傲宝骊公司西侧的研发中心,试制车间内叉车进进出出,四处都是各种型号的零部件。时元福每天要在车间里巡视无数遍,把关技术方案、选型确认零部件……他带领这45人的研发技术团队,每年要为公司开发10多个新品,而每一次研发或改进,对他来说,都是一次细节的升华。

 

在叉车行业,有一部分客户购买后,是投放于出租行业,根据这些客户的需求,叉车设计需要考虑到很多看不见的细节。在时元福改进的一台叉车上,不仅有防晒装置、后置工具箱、手机收纳处、USB充电接口,更特别的是,每当有来电时,仪表盘上还会出现来电提醒。“因为叉车的噪音普遍比较大,一般的手机铃声是绝对会被盖过的,这样可以让客户不用错过重要的电话。”时元福说,在工业产品上出现这样动人的细节设计,让很多客户十分感动。

 

在凯傲集团内部,德国的林德、STILL等品牌,技术在世界叉车领域都是NO.1,时元福常会和这些品牌产品设计人员有技术交流,向他们学习先进技术。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当林德需要从高端领域向中端扩展时,也向宝骊借鉴了变矩器叉车技术。“说明技术是无边界的,只要我们用心,也能吸引这样的尖端品牌前来学习。”时元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