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淘汰的炭精画 常州一对师徒仍坚守

18.08.2015  17:50

  旧时,照相尚未普及,老人年纪大了,子孙们都会选择为他们画一张炭精画

  这种用毛笔和碳粉创作的老手艺,如今在常州也许只有陶通和她师父还在坚守

  常州85后女孩想为炭精画寻找“新生

  85后女孩陶通基本上每周都会去去一趟遥观印墅,和师傅叶耀泉学习交流炭精画。

  中国江苏网8月18日讯 在那个照相尚未普及的时代,老人年纪大了,子孙后代们一般都会选择为他们画一张炭精画。万一老人去世,瞻仰炭精画就成为对先辈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如今,数码时代,炭精画早已“盛景”不再,炭精画画师也难觅踪迹。

叶耀泉(左1)在指导陶通画炭精画

   现状:在我市,仍在坚持炭精画创作的也许只有他们师徒两人了

  和80后、90后不同,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对炭精画还有些印象。“是不是对着人像照片画的,以前在南大街见过。”一位70多岁的老太告诉常州晚报记者。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南大街还有画照片的。“南大街改造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画家李昱春在30年前曾画过炭精画。据他介绍,炭精画也叫炭粉画,是一种民间流传至今的艺术。由于炭精性状稳定,有较强的附着力,画出来的人像黑白分明、光线柔和、画面细腻逼真、永不褪色,因此能够长时间保存。

  常州晚报记者联系市工艺美术协会,负责人表示,作为一门老手艺,炭精画已经很少看到了。“没有市场需求,应该没有人再画炭精画了吧。

  的确,我市仍在坚守这门老手艺的人少之又少,85后陶通和师父叶耀泉就是这门老手艺的守护者。“据我了解,我们同行都不再画炭精画了,毕竟数码时代了,炭精画被时代淘汰了。”叶耀泉说,他自己可能是我市仅有的仍在创作的老一辈炭精画画师,年轻一代中,也许只有他的徒弟陶通了。

  今年73岁的叶耀泉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这门老手艺,陶通原本之前在学西洋画的过程中接触过炭精画,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重拾这门老手艺。为了重新让人认识这门老手艺,在陶通的建议下,师徒两人最近开始创作以古桥、古镇、古街为题材的炭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