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珠村八旬老人汪竟三收藏上百本日历

16.12.2015  00:23

 

 

1984年日历           

 

1988年挂历          

 1990年挂历     

 

2012年挂历

 

 

收藏糖纸、邮票的市民不少,但要说起收藏日历的,还真不多见。昨天,家住生祠镇利珠村的汪竟三向记者展示了自己31年来收藏的各种日历,那些泛黄褶皱“宝贝”的页脚见证了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

 

1984年开始收藏日历

 

记者来到汪竟三家中时,他正将日历拿出来整理,期间不住地自言自语道:“这些都是好东西呀!”汪竟三今年82岁,是一名退休教师。1984年他开始购买日历,从此每到年终都小心地将当年的日历收藏起来,至今已经31个年头,一年都不曾遗漏。最早那本1984年的日历只有巴掌大小,当时仅售价0.15元。

 

汪竟三介绍,他从小就喜欢收藏,上世纪40年代,物资匮乏,印刷精美的东西很少见,而花花绿绿的日历封皮显得很抢眼,于是,他把那些日历封皮撕下夹在了书本里。以前为了淘到一本合心意的日历封皮,紧衣缩食也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他听说邻村一个村民手中有一本老日历,是大庆油田开发那年所特制的纪念日历,他立刻前往邻村与对方商量能否卖给他,但对方也觉得这份日历很珍贵,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汪竟三只好悻悻而归。后来,他又连续三四次去请求对方,这才得到了心爱之物。

 

小小日历反映世事变迁

 

日历不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而且见证了岁月变迁。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体育……日历刊载的内容丰富多彩。汪竟三说,早期的日历上印着很多宣传标语,宣扬五讲四美、计划生育等,无不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建设。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各种精装日历就层出不穷,有明星、书画、剪纸等各种相关主题,商家也开始利用这个载体刊登楼盘信息、汽车等广告。

 

让汪竟三觉得最为珍贵的是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主题挂历。“1999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同时也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汪竟三说。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老式日历逐渐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退出,但汪竟三依然保留着买日历的习惯,2016年即将到来,他计划着这两天到商场和小摊上去逛一遍,然后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日历买回家。

 

愿与更多人分享“宝贝

 

日历越积越多,能完好保存下来也不容易。前几年,汪竟三整理房间时发现部分日历的纸变黄发霉了,这让他心疼不已。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定期将这些日历搬到院子里,一本本摊铺开,晾晒两天。然后,再用塑料袋将每一份挂历包好,小心翼翼的放到抽屉里。

 

记者发现,有的日历纸上还有汪竟三手写的字迹。他说,以前总习惯将大事记载到日历上,“装了数字电视”、“孙子生日”、“收稻500斤”等都记在上面,生活不断地在进行,年过八旬的汪竟三已经不再用日历记事,但那些深藏于逝去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却在多年之后仍旧令人回味无穷。

 

面对自己收藏的日历,汪竟三有了新的想法,“我知道这些日历并没有多大的收藏价值,但是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也是一种新鲜,我想和大家一起感受岁月的变化,期待其他收藏日历的朋友能够一起分享交流,如果博物馆或者图书馆需要,也可以无偿献出。”汪竟三说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