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微信圈里建“成人特校”

30.07.2015  10:58

 

烘焙课堂现场。

 

首堂烘焙课送进渔婆社区,全程用手语教聋人学生

 

□本报记者陆夜通讯员朱郅治

 

前天下午,渔婆社区居委会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不能说话,只用手语与他人默默地交流。这群特殊的客人是七旬老人“洪福双双”利用微信组织起来的残疾人,也是微信圈成人特殊学校的第一批学员,他们的首堂课是学做蛋糕。

 

手语翻译

 

+授课老师

 

+残疾学生

 

=成人特校

 

从事中介三十余年的老人“洪福双双”因工作结识了不少残疾人,在他看来,这些残疾人从特殊学校走上社会后,生活并不如意。生理上的缺陷,让这个特殊群体在工作、婚姻、社交等方面遇到了不少障碍。

 

很多残疾人生活品质并不高。”“洪福双双”说,今年上半年,他接到了四五个帮助聋人介绍对象的请求。在走访这些家庭的过程中,“洪福双双”发现聋人与他人交流存在困难,社交圈很小,业余生活单调、枯燥。老人萌生了组建“流动”成人特校的念头,用送实用技能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而此时,微信成了他组建队伍的“法宝”。

 

6月中旬,“洪福双双”在朋友圈中发起成立“流动”成人特校的倡议,组成“手语翻译+授课老师+残疾学生”的队伍,以流动教学的形式为学生们开设烹饪、剪纸、园艺等课程。倡议得到了很多人回应。城南小学的英语教师徐铭、特殊学校的手语老师王玲以及渔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加入团队,成为首期培训课的组织成员。

 

成功举办首堂“无声”烘焙课

 

在渔婆社区居委会的大厅里,社区工作人员王一茹、薛婷将一早就准备好的鸡蛋、油、糖以及烘焙工具都搬了出来。50岁的聋人学生葛群第一次看见打蛋器,他用手语告诉在场的人,“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打蛋器,很开心。我也不明白原来做蛋糕这么讲究,需要把蛋清和蛋黄先分开。

 

八名学生围在老师徐铭身边,静静地看着她打蛋、搅拌。徐铭的每一个动作,跟在身旁的两位手语老师都会“实时翻译”,将注意事项和要领分享给每一名学生。32岁的于圆更是主动帮助徐铭一起分离蛋清和蛋黄。看着学生们的认真劲儿,在一旁观摩的工作人员王一茹都不忍出声破坏这样一种氛围。她说,“因为他们听不见,才更不容易被外界影响,学习的时候特别认真。

 

一切准备就绪,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将蛋糕胚放入特制的不锈钢锅中烘烤,鸡蛋的香味混合着细糖的甜味飘进大家的鼻中,有的学生当即忍不住想掀开锅盖,被老师笑着阻止了。半个小时后,蛋糕出锅,在场的每一位成员都分享到了一块美味的蛋糕。细细品味完蛋糕,所有学生都向徐铭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手势我看得懂!”徐铭立刻也用一个大大的“拇指”给学生们以回应。

 

将开办系列才艺课分送各社区

 

第一次培训课程效果明显,学生们当天晚上就回家自己制作蛋糕。昨天下午,“洪福双双”与徐铭分别在微信上收到了学生于圆发来的照片,前晚她就成功制作出了蛋糕。于圆在微信上说,“很开心,我终于制作成功了,谢谢两位老师!

 

这次的课程只是烘焙系列的第一课。”徐铭说,因为报名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很多,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每次课程都采用“流动小班制”的方式,即十几人的小规模团体分赴各个社区进行培训。第二期烘焙课将于7月30日开班。

 

对于未来的课程,“洪福双双”也已有了详细的规划,他将联合特殊学校和更多的残疾人分赴各个社区,与社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一起上课,学习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烘焙、烹饪、制作泥狗子……目前“洪福双双”正在努力与民政部门、残联对接,为举办一次大型的残疾人才艺比赛做努力。

 

对待残疾人,“洪福双双”有自己的理解,“对残疾人的关怀,不应该只限于简单地去特校进行慰问。比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融入我们的社会大集体,与我们正常人一起交流互动。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