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 写五十万字“文天祥传记”

07.03.2015  16:42

 

图为闻立基和妻子

 

图书插图:竹林苦读

 

近日,本报古吴轩出版社靖江分社内来了位老者,他叫闻立基,计划出版一本书,名叫《中华之魂——英烈文天祥》。这部书稿共有50万字,分为81集,还有二十余幅插图,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文天祥的壮烈一生。

 

闻立基介绍,经过考证,靖江闻氏一族都是文天祥的后人,为了宣传这位忠义不屈的祖先,他写成这部书,计划出版,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拍成电视剧。

 

厚厚一沓A4纸书稿,是闻立基自费请人打印出来的,而50万字的原稿则都是他用蝇头小楷写成……其中的功夫可想而知,为此,他花了两年多时间,走访各地,搜集关于文天祥的资料。动笔写书又是整整两年半,每天工作5个小时以上……

 

 

修完家谱,立志写传

 

闻立基出生于1940年,1960年毕业于苏北农学院,曾在孤山山南小学做过教师、校长,期间函授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专业。为了响应当时江苏省农业厅关于“让农业干部回到农业”的号召,他被分配至新疆,从事党委秘书工作,这一干就是18年。1980年底,闻立基被调回靖江,到当时的团结乡任过宣传科长、纪委书记等职,2000年退休。

 

2009年,江苏张家港的两位闻姓族人,一路寻访到靖江,得知他们的先辈,从靖江闻氏中走出,落户在苏南。他们便找到靖江闻姓老者,希望在靖江闻氏家谱老谱的基础上,重新续修闻氏宗谱。闻立基也参与其中,查阅考证了大量的闻氏迁移定居的记录。2010年,闻氏宗谱修编完成。

 

闻立基也终于知道:“”和“”本是一宗,闻氏都是抗元名臣文天祥的后人。

 

闻氏常熟老谱于1920年修编,该书中有首五言律诗云:

 

闻道西江月,由来无二文。

 

支从吉水别,派自雁门分。

 

凡伯留遗泽,文山仰归勋。

 

古娄宗谱在,卷展思殷殷。

 

据考证,在文天祥被捕就义后,他的后人为避免元朝廷的追杀,被迫改姓“”,散居于各地。

 

闻氏绍德堂宗谱见证,闻姓在靖江居住有六七百年以上的历史,是从江阴虞东娄西分支迁来的,靖江闻姓又分南支和北支,南支住在靖江柏木桥(今为靖城街道辖区)西北方的常家埭。闻姓人员开始住到称为常家埭的地方,当时此地并无一户常姓的,均为闻姓。自此闻姓人员住在此地,为纪念祖籍之地常熟,便把居住地起名叫常家埭。

 

闻姓的北支住在孤山镇西面的戏鱼墩,今杨太村。那时北支的靖江闻姓始祖用庄公迁来戏鱼墩附近建宅宇居住。靖谱的第一世始祖用庄公居住于此,是靖江闻姓向外发展的根基,故起名闻家老埭。从此以后,闻氏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走向四面八方。

 

了解到老祖宗是文天祥,闻立基不禁心潮澎湃。他喜爱读历史书,对宋元明清历史常有研读,深知文天祥在宋元历史中的地位,加上族内老人的嘱托,他萌生了为文天祥写传记的想法。

 

辛苦搜寻,文公史料

 

 

早在修谱时,闻立基就曾到文天祥出生地江西省吉安县凭吊,在当地的文天祥纪念馆,看到了文天祥事迹图展,以及很多珍贵文物、文献。他还到广州文天祥纪念堂,瞻仰了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明皇帝朱元璋为文天祥所建的文公祠,以及福建、苏州、南通等地的文公纪念馆。闻立基对这些纪念祠、堂、馆中的所有记载的文天祥事迹、典籍、叙事碑文,都做了记录,又尽力搜集了不少文天祥的诗词歌赋等资料。

 

他到上海图书馆、北京文天祥纪念馆,以及江西文天祥纪念馆,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都得到这些单位的全力支持,通过电子邮件向他推荐了不少资料。上世纪60年代,湖南师范学院的教师杨友今曾经写过一部《文天祥传说》,由江西吉安文天祥纪念馆寄给了闻立基。闻永华先生为撰写此传记,也搜集了文天祥的故事书籍等资料。

 

闻立基说:“在搜集素材时,我踏过的行程何止万里啊!我看遍所有能看到的有关图文书籍,付出的艰辛难以言表。写成这本书,成了我晚年寻求充实精神生活的寄托。

 

其间,闻立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历史久远带来的物是人非。他重新走访文天祥战斗过的热土。江西会昌城外,峰峦沟壑间,早已不见了刀矛相向的争斗痕迹;江西与广东交界的梅岭,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也不见了硝烟;文天祥中状元后,丞相贾似道率军抗元,在安徽省池州小港渔村全军覆没,也因此才有了文天祥走上历史前台抗元的故事。闻立基去到池州,已经找不到一丁点儿当年的影子。还有仪征、海宁、高邮城外、泰州,等等,这些文天祥曾踏足过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一点相关的遗迹,人名、地名大都换掉了。闻立基只能找到当地文史馆,寻找文字资料;采访当地老人,听他们讲述古老的传说……寻找一切相关碑文、传说、趣闻轶事等。光厚厚的笔记本,他就写掉了四五本之多。两年多里,他四处寻访,花费资金有三万多元。

 

写文天祥传记,根据史料编写就行了,为什么要寻找遗址遗迹呢?”记者问。

 

闻立基答道:“虽然我写的这本书类似于小说,但书中所有的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据可查,我只不过给人物加以言行塑造而已。因此,对每个场景,我都力求写实,写得可信。

 

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后,闻立基开始动笔写作。这是一段更为漫长、枯燥、烦神的工作。每天夜里,他在脑中构思情节,反复研磨。早上四点,城市一片寂静时,他就起身坐到书桌前,摊开宣纸和毛笔,开始写作。五六个小时过去,他才吃早饭,然后到楼下散散步,让自己疲惫的神经休息一下。老伴儿非常支持他的写作,承担了家里所有家务,让他心无旁骛地沉浸到创作之中。

 

又是一个两年半过去,闻立基写好的稿纸堆成了小山,他将原稿作品送到打印店里,录入电脑,打印出来,再修改。就这样,反复修改了四次,才算基本完成了整个书稿的创作。为此,他又花费一万五千多元。

 

 

出书立传,传承品德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肝肠寸断。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曾有一位叫闻松南的闻氏族人对闻立基说:“一定要千方百计,搜求文天祥的故事,写出他身上的忠义精神,供后人学习。”闻立基记在心里,他说,我把文天祥的事迹整理出来,叙述了他的一生、他的爱国情怀、他的忠肝义胆,是为了发扬他爱国为民的风范,让我们闻姓子孙和社会民众,都能为振兴国运效力,都能传承文天祥的优秀品德。

 

听说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在靖江日报成立了分社,闻立基很高兴。他找到分社负责人,说明了出书的意向,计划在今年文天祥诞辰780年的时候,将书稿出版,公开发行。如果有机会,还可能拍成电视剧,让中国人永远记住这位优秀的历史人物。

 

文天祥史料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其中《过零丁洋》为中国文学史上历代传颂的伟大作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