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有“楼歪歪”

22.12.2015  04:03

  原标题:日本也有“楼歪歪

  今日视点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日本企业一向以严谨、守法著称,不善变通取巧,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声誉近似苛求,不惜工本。但是,最近揭露出来的一系列造假、无视安全的丑闻,给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损失,对日本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伤害。

   楼歪歪”事件引连锁反应

  今年10月,位于横滨市内的一栋公寓楼发生倾斜。该公寓楼由三井不动产开发,三井住友建设承建,基础工程由日立高科分包,打桩业务又分包给了旭化成建材。旭化成建材按设计打桩,但有几根桩没有达到硬土层,该公司的现场负责人却篡改、伪造了打桩的记录。结果是整个小区四栋大楼中有一栋发生倾斜。

  作为最大的责任者,公寓楼的开发商和销售商三井不动产拿出了补救和赔偿方案。四栋大楼全部推倒重建。在重建期间,居民的租房费用、搬家费用以及补贴全部由三井不动产负担。三井不动产在日本是优质公寓住宅的品牌,为了维护企业的声誉,这次三井不动产可是花了血本。

  这个事件在日本引起了连锁反应,甚至引起了居民和用户的恐慌。由旭化成建材承包打桩的建筑在日本全国共有3000多栋,经核实共有360件篡改、伪造的打桩记录,不仅涉及住宅公寓,还有医院、学校、商业设施和政府办公楼,甚至还包括最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做实验的高能加速器实验室。这些建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还有待查明。

  但事件并未到此结束。据建筑打桩的行业团体内部调查,40家会员企业中,除了旭化成建材外,还有9家企业做出过56件篡改、伪造打桩记录的报告。这说明建筑业的造假已经不是个别企业的行为,而是行业性的惯例。这一事件同时也揭示了日本建筑行业分包过多、监督缺位的弊端。

   生产造假破灭质量神话

  同样是10月,日本东洋橡胶公司承认,为铁路车辆和船舶生产的防振缓冲橡胶构件存在篡改性能数据的问题,至少影响到1000辆铁路车辆,包括240辆新干线的高速车辆。至于船舶的受害情况还有待查明。东洋橡胶已经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8年前,该公司就被揭露隔热板性能数据造假,今年3月还被发现为超高层大楼生产的免震橡胶构件性能造假,涉及到150多栋大楼。

  今年7月被揭露出来的桥梁加固件制造的造假事件又是另一个典型事例。为了防止地震时桥梁坍塌,日本国土交通省对全国各地的桥梁展开加固工程,但却使用了大量不合格的加固件,最后不得不全部返工。据调查,日本全国共有556座桥梁的加固工程使用了不合格的加固件,涉及12家零部件制造厂商。其中有一家是位于富山县的久富产业,其偷工减料和造假的手段很有代表性。该公司加工加固件时,为省工省时节约成本,擅自更改焊接方法,降低了加固件的强度,并事先准备合格的产品以应付质检。

  还有一个造假产品是肥料。位于秋田县的太平物产生产销售的有机肥料中,90%以上的产品原料和成分与包装标示不符,不具备有机肥料的功效,给使用这种肥料的农户带来了巨大损失。事发后的停产和赔偿,使太平物产背负了33亿日元(1.7亿人民币)的债务,不得不于11月宣布破产。12月,农林水产省宣布禁止5家肥料生产企业销售其产品。也就是说,肥料造假并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个别行为。

   财务造假让东芝陷入危机

  今年12月7日,日本证券交易监视委员会建议政府向做假账的东芝公司课以73亿日元(3.8亿人民币)的罚款,这是同类事件中的最高额。东芝在过去7年中共虚报了2248亿日元(118亿人民币)利润。财务造假事件前后历经3任社长,起因于每一任社长都提出挑战性的赢利目标,各事业部难以实现,只能想方设法虚报利润,层层虚报导致连经营层都搞不清赢利水平的真假了。做假账一事在7月被揭露后,当月社长就引咎辞职。11月又爆出东芝收购的生产核电设备的美国西屋公司1600亿日元(84亿人民币)巨额亏损隐瞒未报。目前,检察部门正在考虑是否追究三任社长的刑事责任,证券交易所也在考虑是否取消东芝的上市资格。财务造假让东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

  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造假事件引起日本社会很大震动,许多人质疑,一向标榜诚信为先的日本企业怎么了?著名经济学家、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朱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一系列造假事件的根源在于日本企业社会责任、质量管理和监督、企业治理结构都出现了问题。

  朱炎认为,日本企业造假并不是个别企业的个别行为,而是某些行业的惯例,有的甚至是全行业集体“塌陷”。造假行为被揭露后,造假企业无一例外地要面对巨额罚款、销售减少、信誉受损的困境,要挽回影响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质量监管、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结构等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为日本企业敲响了警钟。

  原标题:日本也有“楼歪歪

  稿源:人民网

  作者: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