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今年实现集中成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全覆盖任务艰巨

23.01.2015  18:11
 

棚改,“难啃的硬骨头”还要啃

 

1月20日,住建部在包头召开全国棚户区改造经验交流会,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把棚改喻为“难啃的硬骨头”。

难,就难在一个“”上。这两天,记者采访省内多地保障房建设负责人,“缺钱”成为高频词。

截至2014年,我省改造棚户区242个、城中村524个、老旧小区488个,总体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约56万户,成效显著。但未来几年棚户区改造规划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省已提出,到2015年,将实现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全覆盖。

目前待改造的地块都是商业开发价值小、资金平衡难的“硬骨头”。 南京市住建委住房保障处处长蔡熹蔚告诉记者,最难的就是缺少棚改拆迁启动资金。

老工业基地徐州,是我省棚改集中区。2008年至今,徐州主城区已启动实施棚改项目152个,解决了近13万户棚户区家庭的住房问题。徐州市住建局棚改办主任范波介绍说,当地专门成立了政府融资平台新盛投资公司,作为棚改投融资平台,负责棚改的市场化运作。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了“五个一块” 的资金解决方式,即争取国家和省补一块、通过银行贷款贷一块、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免一块、社会资金投入一块、腾空土地进行商业性开发经营一块。

徐州还按照“政府拆迁、定向招商、净地出让”的推进模式,将棚改与地块综合开发相结合,将收益全部用于棚改。截至目前,徐州先后争取到中央、省补助资金8.15亿元,融资平台融资已累计融资授信360亿元,实际到账280亿元。

不过,房地产大势的变化,却让各地市场化运作筹资的做法面临新瓶颈。

对位置较好的老城区和符合规划条件的、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改地块,我们进行招拍挂,开发商拿地后配建一定比例的安置房,政府进行相应税费减免,并回购房子安置。” 淮安市旧城改造办公室刘春平说,以前房地产市场较为火热,开发商资金充裕,参与棚改热情高。但去年开始,楼市疲软,开发商资金回笼困难,对配建棚改安置房用地也格外谨慎。

2013年至2017年,淮安计划改造城市棚户区10.5万户,改造面积1627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750亿元。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守祥直言“缺口不小”。 他说,现在淮安主要还是加大财政性资金争取和投入力度,努力向上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2014年共争取中央和省补助城市棚改专项资金2.7亿元。同时,争取棚改融资支持,目前国开行棚改贷款已到账17.5亿元。

镇江的做法是直接团购商品房做棚改安置房。该市房屋征收办副主任蒋勇告诉记者,他们以低于开盘价15%的价格选定一部分商品房,然后让棚改拆迁居民自主选房,回迁安置。目前该市已耗资17亿团购4300套商品房安置棚改拆迁户。“买房安置,比政府直接建房,成本要低不少。而且还能满足老百姓多元化住房需求、缓解安置房建设周期长的问题,一举多得。

镇江住建局副局长荆天翔表示,2013年和2014年,镇江总共改造棚户区520万平方米,目前市区仍有450万平方米待改造面积,初步计划2015年实施200万平方米棚改。他透露,团购商品房这条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棚改资金短缺。目前镇江棚户区改造主要是依靠国开行的专项贷款,2013年曾向国开行争取100亿元专项贷款,现正申报第二批。

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曹云华告诉记者,破解资金难,江苏还有其它努力。比如加大企业债券对棚改支持的力度,“截至2014年底,全省企业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3000多亿元,其中70%投向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

各地也在积极争取各大银行对棚改的支持。除国开行专项贷款以外,2014年全省各地争取商业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总额约350亿元。”曹云华说,还有一些地方利用信托、银行间债劵、社保资金、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筹集棚改资金。

1月9日下午,省棚改投融资工作会议传递利好消息——我省明确中江集团公司成立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承接全省(南京、苏州市除外)棚户区改造国开行贷款的统借统还工作。这意味着,棚改专项资金省级统贷平台在我省建立。这一平台建立后,将支持市县更好利用棚户区改造贷款资金。2013年8月至2014年底,全省棚户区改造共争取国开行授信超过1300亿元,已有近800亿元贷款纳入省级统贷平台管理,总计实现合同签约430亿元,实际投放信贷约300亿元。

本报记者 曹旭超 汪晓霞

2015年1月23日《新华日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