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锣鼓不成戏

25.03.2015  09:06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领衔

  著名昆曲鼓师戴天培做客兰苑剧场讲解昆曲锣鼓中你不知道的大学问

  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实习生盛阳

  

  “当令当令当……匡……”3月28日下午两点,南京兰苑剧场内将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昆曲锣鼓讲座。届时,著名昆曲鼓师、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戴天培将会带上单皮鼓和小锣,边敲边讲,告诉我们那不起眼的锣鼓里的大学问。

  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实习生盛阳

  据了解,《昆曲锣鼓——从<白罗衫>看昆曲锣鼓在舞台上的运用》讲座是2015年“春风上巳天”南京站系列活动之一。为什么会选择“昆曲锣鼓”这个有点冷门的课题呢?戴培德表示,演员是鱼,锣鼓是水。观众只看到鱼,水好不好,只有鱼知道。“戏曲以锣鼓开场,一直陪衬着演员的表演身段,直到结束,但是观众的目光只会聚集在舞台上,不会在意锣鼓伴奏。可是一旦伴奏出了问题,却会非常明显地暴露出来。锣鼓可以说是昆曲表演中最重要的绿叶。

  此次讲座特意选择南昆经典传承剧目《白罗衫》为例,戴培德说,也是看中它独特的剧目特点。《白罗衫》堪称一出完美的悲剧,由知名编剧张弘依据明代传奇《罗衫记》残本及前辈昆曲艺人的舞台演出本,重新梳理,删繁去冗而成。剧目依元杂剧体例分为四折,传统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各有展现。除第一主角小生外,每个人物、每个行当均只出现一次,以示古典戏剧匀称之美,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锣鼓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当然凭借戴天培几十年来的锣鼓经验,讲座中还会穿插很多其他剧目。另外,因《南柯梦》大红的施夏明和单雯也将以助讲身份出席讲座亲身示范,让观众对锣鼓的运用了解得更加完整。

  目前,昆曲已经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锣鼓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体系,形成了基本架构,这是无法改变的。对于旁人对自己高度的评价:能同现代演奏方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不失传统又能与时俱进的昆曲音乐风格。戴培德也有自己的看法,“无锣鼓,不成戏。”他认为,无论怎么创新,那也都只能归为锣鼓的变化调整,让观众有新的听觉感受。“怎样创新都离不开锣鼓的魂,就像锣鼓最少的豫剧,我们也在想办法多增加一些传统的锣鼓元素进去。

  如今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展示昆曲的新时代。演员有更多的平台来展示昆曲,让观众了解昆曲。上世纪90年代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演戏的在大陆,看戏的在台湾。”近二十年来,随着大陆观众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单看舞台上演员的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举办这样的讲座,是想让观众意识到昆曲的魅力是多元化的,不仅是看身段、听唱词。”在戴培德看来,很多人不懂昆曲,但从这样的讲座中,可以慢慢了解昆曲,让观众能在欣赏昆曲的同时,能多一重艺术的享受。

  新闻链接>>>

  昆曲《白罗衫》下月上演

  江南时报讯(记者程岚岚)4月11日19:30,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南昆巾生代表名家石小梅,将与南昆净行前辈名家、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赵坚,梅花奖得主、昆曲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李鸿良,中生代实力派昆曲表演艺术家顾骏、龚隐雷、裘彩萍等,在南京紫金大戏院共同为南京观众带来南昆经典传承剧目《白罗衫》。

  无论是戏曲爱好者还是文学爱好者,均可从这一经典剧目中一窥中国传统古典戏剧之美。

  《白罗衫》由著名编剧张弘,依据明代传奇《罗衫记》残本及前辈昆曲艺人的舞台演出本,重新梳理,删去繁枝冗节,创作改编而成。《白罗衫》一剧,以一对白色罗衫为线索及主要道具,讲述的是少年秀才徐继祖进京赶考途中,邂逅老妇,答应以白罗衫为凭帮她寻找失踪了十八年的儿孙。后徐继祖授任八府巡按,在尼庵之中,访得老妇之媳。复在大堂之上受老妇之子诉状······桩桩件件,蛛丝马迹,无不指向徐继祖被隐藏了十八年的身世。谜底揭开,视徐继祖为亲子的养父徐能竟是十八年前杀害他亲生父母未遂的仇人。真相大白之际,恩怨情仇交汇,徐继祖所面对的是逃不开,解不了的完美悲剧。

  剧目创排于1988年,其中《看状》一折系经典传统折子戏,由传字辈昆曲名家周传瑛亲自教授传承给爱徒石小梅,这也是周传瑛先生逝世前所教授的最后一折剧目。而《诘父》一折则是整部剧目的矛盾爆点。

  4月12日,石小梅还将与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胡锦芳、李鸿良,中生代实力派昆曲表演艺术家钱振荣、龚隐雷等共同为观众带来一场昆曲经典折子戏演出。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