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警方为基层减负让群众满意

24.11.2016  23:11

  近年来,市公安局秉承“替党委政府分忧、给基层单位减负、为公安工作增效、让人民群众满意”理念,通过创新警务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基层公安机关的非警务警情处置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基层实际处警量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为基层减负,才能腾出更多的警力和精力,更好地聚焦公安主业。今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2.1%,现行命案连续四年继续保持全破,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率和各项公安主要数据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协调联动源头分流非警务警情

  目前,无锡110接警量日均1.6万余起,群众求助警情占50%以上,大量的非警务类求助消耗着警务资源。为此,市公安局开发建设了“无锡市社会应急(求助)联动平台”,与110接处警平台打通,关联120、供电、城管、环保、安监等11家与群众求助密切相关的成员单位,将求助类警情“一键式”分流派发。

  同时,市公安局会同市求助办制定了《无锡市社会应急(求助)联动平台操作规范》,要求各相关社会求助服务成员单位严格落实24小时值守接处力量,特别是涉及市政设施抢修、城市管理、漏水停电、卫生急救等专业性强的社会求助警情,相关职能单位必须第一时间到场处置。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负责人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基层民警对社会求助警情‘不会处、无权处、处不好’的局面得到改善。”

  110减负专项治理以来,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量同比上升255%。目前,各联动单位3分钟内警情签收率达99.5%,群众对社会联动工作满意率由70%提升至97%。

   微警务+110拓宽警情受理处置渠道

  “互联网+警务”模式已经成为警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年4月25日,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一体化推出地市、县区、派出所三级“微警务”集群-“无锡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把报警求助从电话、窗口延伸到网上、掌上,开通运行了警务公开、警方服务、警民互动3大功能模块和77个服务事项,集群用户关注数现已突破265万,浏览量突破2500万人次。

  “无锡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在警民互动功能模块中开通了非紧急报警求助、自助移车、开锁服务、走失招领、有奖线索举报和投诉建议等6个110接警互动服务事项。针对我市“移车”类警情老大难问题,通过微信自助移车服务,绑定报警人电话和调取需移车车主电话,采取短信、语音提醒,并配套研发启用“移车宝”应用系统,实现自助移车功能。几天前,市民王女士的车被堵,正是利用“微警务”顺利移车,王女士称赞“微警务”真是太方便了。

  此外,针对开锁警情,“微警务”公布了全市6家具有开锁资质的企业服务电话,群众可就近选择开锁中心上门服务,不再需要民警赶赴现场出警,已累计提供开锁服务3600余次。针对走失警情,“微警务”为走失人员家属和热心群众提供发布申请端口,通过信息碰撞共享,发挥公众力量,共帮助找回68名走失人员。

   升级“公调对接”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警情牵扯基层警力多、耗费民警精力大、涉及领域范围广,为了打破以往矛盾纠纷警情处置基层公安机关“一家独撑”的局面,市公安局充分整合行政、司法、社会等各类资源,创新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市公安局在全市派出所建立“派驻式”人民调解室126个,配备专职调解员295名,缓解派出所日常调处压力。今年以来,全市“派驻式人民调解室”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4万余起,化解率超过85%。

  对法律专业性强、处置难度大、易激化矛盾的复杂纠纷,在全市推行派出所与人民法庭“庭所对接”机制,由司法部门提前介入、联动调处。在全市交警大队设立人民巡回法庭和“保险理赔服务工作室”,保险公司提前介入、提前垫付,实现交通事故纠纷调解、保险理赔无缝对接。

  此外,市公安局还积极推动公益律师、心理专家、社会贤达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宜兴市局创新实践公益律师驻所新机制,为当地26个派出所选聘32名具有良好业务素养的公益律师担任驻所律师,今年以来成功化解各类疑难纠纷560余起。“既增加实践经验,也与派出所民警互相学习法律知识、调解技巧,取长补短,自我提高,服务大众。”一位驻所律师这样说。(无锡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