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最美家庭”各有各的风景

15.05.2015  18:09

  幸福的家庭温暖人的情感,也和谐着我们的家园。今天是5·15国际家庭日,昨天,记者采访了无锡市部分“最美家庭”,他们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身高不高,家人眼里却是“巨人

  昨天,在无锡市“最美家庭”表彰会上,上台领奖的刘秋成虽然身高只有1.30米左右,但在现场观众眼中却十分“高大”。因为,身为一名右腿残疾的热心人士,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受到居民普遍好评。

  作为兴隆桥社区义工协会会长,刘秋成“手下”有70多位义工。他与10多位义工“理事”经常开碰头会,有什么活动,只要刘师傅在QQ上“招呼”,马上“一呼百应”。每逢星期六上午,刘师傅便与义工们一起在辖区内举办“兴隆公益集市”,爱心人士家中有闲置物品需捐赠,贫困家庭需求什么物品,刘师傅都一一登记,收到物品后再进行“交接”。每月10日,兴隆桥社区内特别热闹,刘师傅与义工们为辖区内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户等组织义务理发、量血压、测血糖等服务。残疾人、孤寡老人家中水龙头坏了、抽水马桶堵塞了、电灯不亮了,只要一个电话,刘师傅立即安排相关义工前往帮助。

  “妇唱夫随”,家庭事业双丰收

  在宜兴张渚镇有这样一对夫妇,妻子是敢闯敢拼又慈祥和蔼的企业家,丈夫是温和敦厚又充满爱心的书法家,两人相濡以沫、相互搀扶,就是苏南英夫妇,他们的家庭被评为“无锡市最美家庭”。

  2001年,苏南英在丈夫的坚定支持下,凭着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在宜兴矿山化工厂改制中一举竞标成功。自此,她早出晚归、亲力亲为,一心扑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上。为了使苏南英能集中精力搞好企业,没有后顾之忧,丈夫戴永铭毅然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苏南英创业之路上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丈夫第一时间送上关爱,和妻子一起分析情况,思考对策,给妻子“打气”。

  致富不能忘本,要回报乡亲、奉献社会。苏南英把自己的想法和丈夫一说,丈夫马上表示支持。不论是对企业里的职工,还是社会上的困难群众,他们都会伸出温暖的手。她在丈夫支持下发起成立了矽肺康复救助基金,夫妇俩先后结对帮助23名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据不完全统计,夫妇俩用在慈善公用事业上的资金已达800多万元。

  不离不弃,精心照顾九旬养母“给你喝喝水,慢慢地啊。”这是金匮苑社区的一户普通人家中经常上演的一个场景。这家的母亲名叫徐玉英,今年已经94岁高龄。自从六年前年事已高致瘫痪后,就一直没能下床,生活起居一直由养女徐美华和女婿照料。

  昨天,徐美华告诉记者:“我从小是跟着这个母亲长大,虽然不是亲生的。没有这个母亲,就没有现在的我。”徐玉英年轻时没有生育,和丈夫收养了徐美华。几年前,徐美华为照顾孙女,曾经让徐玉英在养老院里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徐美华三天两头往养老院跑,尽管有护工她仍然亲自给徐玉英做饭喂饭。直到有一次老人在养老院生命垂危,徐美华跑遍了几家大医院好不容易才让老人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从此徐美华就下定决心将养母接回自己家亲自照顾。尽管已经与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团聚,但是徐美华仍然毅然决定报答这一份养育之恩。

  受徐美华的影响,她的儿子、儿媳和小外孙女也对老人十分孝顺,经常在周末来到家中嘘寒问暖。“妈妈实在太关心外婆了,生活起居照料得无微不至。外婆年纪大了之后,妈妈就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她。”作为孙辈的小徐受也在逐渐接过照顾外婆的重任。(安宇)

  原标题:无锡“最美家庭”各有各的风景

  稿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