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把“车间”搬进“写字楼”

29.12.2014  13:10

      仅有2.5平方公里的江苏省无锡市蠡园经济开发区,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级开发区,却一直是“亩产”大户。最近,这里诞生了无锡市首个“税收亿元楼”——联创大厦在今年前10月就完成税收1.02亿元,预计全年税收将达到1.15亿元,平均每平方米超过2500元,几倍于全市平均值。   

    无锡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高,早已全国闻名。但出人意料的是,经济发展快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迫使无锡市更上一层楼,着力打造“楼宇经济”,发展“都市楼宇工业”,把“车间”搬进“写字楼”,引导产业集聚,以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产出。

不一样的大厦

    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徜徉在蠡园开发区内,你会有种身处CBD的感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整齐停放的小汽车和进进出出的金领、白领。

    在这里,你看不到印象中烟囱林立、地面开阔的工厂,甚至连多层标准厂房都见不到。唯一还能把这里和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到下班时,不少蓝领会出现在进出大厦的人流中。

    更颠覆传统印象的,还在这些高楼大厦的内部。

 

    在传统眼光看来,大厦楼宇的内部往往是写字楼的格子间,这里却大相径庭。在无锡市,近几年新建的大厦楼宇载体,大多不再按写字楼的模式,而是建成“大通层”。

    按照蠡园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许斌兵的说法,这样可以接纳更多种类的“经济细胞”。当然,成为这里的“经济细胞”,要经过极为严格的筛选:占地小,无污染,人均产值高,产品技术含量高且体量轻。

    符合这些要求后,有些企业甚至把“生产车间”搬进了园区的高楼大厦中。

    记者走进一家生产儿童手表的企业。这里装修简单,但很“文艺”:房顶刷着黑漆,管道脉络一目了然,有种北京“798”的感觉。产品展示室和管理层办公室旁边,就是一间“测试总装车间”。企业总经理介绍,儿童手表产品将在这里装配完成后走向市场,“搬搬纸箱就能出货。”

    “这实际上是一种都市楼宇工业的存在状态。”许斌兵告诉记者:“都市楼宇工业,往往依托都市独特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资源,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技术服务等为主。”

    如此不一样的高楼大厦,使蓝领与金领、白领共同出入成为可能,也造就了蠡园开发区的这道新景观。

向“高度”掘金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位置,这里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却也是土地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资源稀缺让无锡人饱尝发展阵痛,不断探索反而让他们扛起了“全国节约集约用地先行军”的大旗。

    无锡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春林告诉记者,因为之前采取了很多办法,全市建设用地产出一直在江苏省领先。尽管如此,“土地人口负载重、开发强度高和后备资源匮乏的矛盾相互交织,使得城市生态保护和服务保障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吴春林说。

 

    面对压力,无锡人不得不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发展楼宇经济,向“高度”掘金,成为突破土地制约的现实出口。

    近年来,无锡市通过大力引导和鼓励高附加值、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项目加快向楼宇集聚,努力向空间要效益。事实证明,对“形态向高层、产业向高端”的不懈追求,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

    以滨湖区为例:今年1~11月,全区纳入目标管理的65个楼宇载体,共入驻企业5213家。其中,实现纳税销售的企业4193家,完成税收14亿元,增长32%;同比新增税收3.38亿元,新增租售面积23.5万平方米。新引进企业1119家,其中已实现纳税销售的企业457家,完成税收2822万元。

    具体到蠡园开发区,随着楼宇入驻企业群向“高轻新”转变,这里的楼宇税收同比增加达三成。

引导产业集聚

      在无锡,土地“亩产”不断被刷新,还有赖于产业的集聚。

  如今在蠡园开发区内,占地面积小、高附加值、无污染的高科技企业不断集中,正让楼宇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在有限土地上的产出越来越高。

  联创大厦是个很好的例子。大厦内入驻有市政设计院、民用设计院、园林景观设计院、轨道交通设计院等企业,这些企业分布产业的各个环节。“业态集聚有利于企业发展,我们看中的就是这点。”大厦内一家工程公司负责人说。

  这正是无锡市政府想看到的结果。如今,无锡市政府正出台政策,整合工业园区土地资源,引导不同产业在开发区内集聚。

  在无锡市国土资源局,记者看到了一份由市政府刚刚下发的《关于印发构建节约用地“1236”战略布局实施意见的通知》。其中,有这样一条措施:整合工业园区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合理确定园区发展方向,推动同类产业向同一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

  “引导产业集聚,是我们创新市场机制盘活存量的办法之一。”吴春林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还会整合工业园区内的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统筹建设污水处理、产品监测、仓储物流、商务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节约集约用地。”

  无锡人仍不满足。记者了解到,为了精准掌握家底,无锡市正抓紧进行全市工业用地调查,会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市、区两级数据库,涵盖用地、税收、用工等数十项指标。

  “到时,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内的用地产出情况将一目了然,产业该向哪集中、‘亩产’要达到多少、开发强度是否达标,到时点点鼠标就能回答这些问题。”吴春林说。

  追逐节约集约用地,无锡的脚步不停歇。(记者:李响 周勇 信息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