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双先"风采] 无锡开发区:创新驱动 打造新区法治名片

20.11.2014  14:07

  11月12日,江苏省无锡市开发区检察院捧回了一块沉甸甸的奖牌——“江苏省检察机关先进集体”。

  多年来,开发区检察院传承新区创业精神,在创新中求发展,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决策的准星,打造了知识产权检察法律服务、预防职务犯罪群众志愿者、为民服务中心等一张张区域法治文明的名片。

  讲大局 传递服务发展正能量

  10月初,无锡市开发区检察院收到了一家以色列企业写来的感谢信,感谢该院在办理一起涉侵犯该企业商标权案件中卓有成效的工作。该公司中国区总代理孙逸民专程来到该院位于无锡软件园的知识产权检察法律服务中心,感谢检察官们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企业挽回了损失和声誉。

  据开发区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张斌介绍,这是该院近日提起公诉的一起案子。犯罪嫌疑人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2011年以来,该院已经通过办案保护了多家企业的知识产权,先后审查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2件14人,审查起诉47件58人,起诉的犯罪事实均被法院认可。

  “无锡新区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1000多家高科技企业、累计申请专利突破3.86万件,作为身处这个‘东方硅谷’的检察人,必须立足本职、服务经济发展。”无锡市开发区检察院负责人表示,该院通过专业化办案、专门的法律服务、专家团队支持的“三专”模式,保护知识产权,把检察工作融入改革发展大局。

  2013年4月,“无锡市开发区知识产权检察法律服务中心暨人才创新创业检察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每天都有3名干警在这里统一接待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诉求。

  2013年,该中心组织了对200余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问卷的企业中90%以上称曾受到知识产权侵权的困扰。根据该中心的调研,开发区检察院向无锡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交了一万字的《无锡新区专利保护现状调研报告》,引起高度重视。

  “检察工作不能仅局限于打击违法犯罪,更要树立大局观念,服务发展大局,始终保持沉甸甸的责任感,传递检察工作正能量。”多年来,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发区检察院都积极开展风险排查研判,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辅助党委政府决策。自2012年以来,共提出各类调研报告共9份,不断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接地气 职务犯罪预防也出生产力

  “建议检企共建,良好的廉政信誉也是企业的财富”、“建议在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中引入经济学成本核算法”、“建议利用新媒体,搭建检察机关和基层街道的督廉、促廉、助廉平台”……

  这些预防职务犯罪的“金点子”都出自无锡市开发区检察院聘任的预防群众志愿者。2012年8月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工作启动后,开发区检察院积极创新,探索出一种扎根群众的“预防群众志愿者”模式。

  从首批25名群众志愿者,到辖区6个街道、50余家机关单位、3个志愿团、8家工作站、200余名志愿者,两年来,预防群众志愿者在无锡新区落地生根、遍地开花,成为反腐倡廉、弘扬清风的一道风景。

  该院负责人认为,“检察机关不能‘关起门’来搞预防,应该打开大门,走到群众中去,以‘立足专业化、依托法制化、突出社会化、探索现代化’为基本思路,真正做到吸民智、顺民意、体民情、借民力。

  为了和预防群众志愿者实现“键对键”、“心贴心”,无锡市开发区检察院开通了志愿者QQ群、专门邮箱和廉政微博,搭建网上互动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微力量,传播廉政正能量。

  “预防职务犯罪要警钟长鸣,我就是那个敲响警钟的人。”志愿者们制定了各自年度“六个一”预防计划,即每天发一条廉政微博、每周读一篇廉政美文、每月写一篇廉政心得、每季组织一次廉政座谈、每半年参加一次廉政警示教育、每年进行一次总结。预防宣讲团、廉政文艺汇演团、专家咨询服务团、涉农公益服务团等小分队……志愿者们“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传播廉政力量。

  与此同时,该院牵头组织预防群众志愿者开展的廉政书画巡展活动也在进行当中。按照计划,将在整个辖区内举办一百余场图片巡回展览,实现廉政文化的全辐射。这项工作还被评为无锡市政法工作创新奖二等奖,并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