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学生哥"坚持创业八年:成功就是再试一次

08.04.2015  18:16

  有数据显示,在大学生创业人群中,能坚持3年的不到5%。然而,在无锡,就有这么一位大学生创业者,他大三开始创业,至今8年,创立了一个年销售上千万的时尚王国。4月3日,省委宣传部、团省委联合授予他“最美青年人物”称号。

  要问他创业成功秘诀在哪里?他说,无非是认输前“再试一次”。

  他就是江南大学服装设计学院的马腾,学习成绩出众,还担任学生会干部、电视台实习编辑。在不少老师、同学的心目中,保研或是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他来说应该不是难事。然而,临近大学毕业,一门未达标的“计算机”成绩让一直顺风顺水的他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苦涩。

  读研深造梦碎,马腾却不认输。2008年年初,江苏省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开赛,马腾和几个大学同学组成“麦梯”时尚创意团队参赛,凭借一份“服装设计网络平台”的商业计划书,“麦梯”一举赢得无锡地区第一名。获胜的喜悦之中,马腾和小伙伴们决定把“麦梯创意团队”升级为“麦梯时尚创意设计有限公司”,一帮理想清高的文艺青年开始与残酷商海正面相撞。

  “从计划书到商业实践,那是天与地的距离。”创业之初,马腾很快体会到了“挑战杯”大赛评委这一席话的含义。计划书上,“麦梯服装设计网络平台”新颖、时尚,代表着当时服装私人定制的潮流;现实世界里,“麦梯时创”简陋、弱小,名不见经传,几个毛头小伙四处出击,说破嘴皮,也接不到几单生意。

  眼看着工资发不出来,公司员工甚至团队初创元老纷纷离职,马腾又一次走到了失败的悬崖边。

  马腾不认输,他决定再试一次。

  此后的十天里,“麦梯时创”那间不足60平米的屋子里,除了4张桌子、2台缝纫机之外,又增加了2顶帐篷,马腾和他的伙伴朱骏羽,白天带领团队跑市场调研、做数据分析,晚上就睡在帐篷里。为了节省开支,两人花30块钱买了1棵白菜、1瓶辣酱和1袋挂面,就这样熬过了整整10天。

  这十天,对马腾和“麦梯”既是残酷的考验,也是重生的洗礼。在一次次市场调研和分析论证中,公司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渐渐明晰。马腾们发现,当时无锡市场上一些高档写字楼的职业装,大多以西服为主,款式单一,色彩暗淡,缺乏职业装应有的标识性。这一发现,让马腾找到了一条市场的缝隙,他迅速带领团队开始“刷楼”行动——在写字楼间一家家穿梭,通过小批量、一对一的量体服务,为商务公司定制职业装,与大公司在服务上拉开差距。

  创业头两年,马腾带领公司快速拓展市场,职业装定制、成衣制作、设计外包,什么都做,实体店、网店双管齐下,销售额一年翻一番。然而,就在几个年轻人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时,危机已悄然而至。

  2010年,由于“麦梯”的摊子一下子铺得太大,内部的管理分工又没有及时跟上,产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成堆的服装遭客户退货。危机之下,马腾果断停止接单,着手整顿公司架构和业务流程。他把所有员工分成两组,分别主攻服装定制和成衣开发;他又把一件西装的制作分解成48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把关。2个月后,“麦梯”的产品出错率从10%降至4%,随着新一季服装的推出,马腾和“麦梯”再一次穿越阴霾,拥抱阳光。

  挺过三年的创业“死亡谷”,马腾成了创业者公认的5%成功者。到2014年底,“麦梯”在长三角区域开出了5家定制体验店,当初创业计划书中的“服装设计线上定制平台”也开发完毕,顺利上线,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

  荣誉光环之下,马腾对创业的思考却越发冷静。“成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状态,就像我给公司取名‘麦梯’,因为麦子和梯子都是向上的东西,只要保持努力向上,就是成功的创业。

  为了帮助和他一样怀揣创业梦的学生朋友有机会“靠近成功”,去年,马腾牵头创立了“无锡大学生创业联盟”,迄今已帮助5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渡过初创困难期。“自己开公司是创业,帮助别人创业也是一种创业。”马腾说。  (马  薇)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