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天地一体化监测水环境

13.04.2015  12:22

  

  曾几何时,耳朵、眼睛、鼻子是环境监测部门工作人员的“武器”。而今,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最基础项目,受到空前重视,装备、人员配备“鸟枪换炮”,环境监测真正开始成为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基石。

  4月1日是江苏省每年启动夏季太湖水质预警的第一天。当日来到无锡主要入湖河流梁溪河畔,在景宜桥水质自动监测站,记者现场感受了环境监测的巨大变化。

  “今年的气候条件不错,预警第一天,我们只在宜兴西岸发现了零星蓝藻。”无锡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杜元新告诉记者,在无锡境内的太湖水域,如今已布设了14个点位视频监控设备,一旦数据发生异常,不到现场就能掌握情况。而且,如果水源地有异常情况或者太湖出现蓝藻警情,环境监测报警系统会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接下来,现场查勘、核实数据等工作都将有条不紊地开展。

  管社山码头,“苏环监测一号”“苏环监测二号”两艘气派的大型环境监测船停靠岸边,船上先进的监测设备,让大家都称羡不已。“这些大型监测船一般用于应急,看那边,我们还有常规监测船、监测快艇。”“苏环监测一号”工作人员许燕娟告诉记者。

  在花红柳绿的梁溪河畔,监测探头监控着河面岸畔情况,河面浮标自动监测点实时监测流量流速。夏季敏感时期,岸上有环境监测车,卫星遥感监测会适时加盟,不仅如此,若有需求,无人机将辅助监测,真正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网。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后,无锡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真是不少。”记者自己这样揣度并向杜元新求证。

  “监测的作用可不止这些啊!”杜元新告诉记者,监测数据是治污的基础,也是河长制考核、区域生态补偿的重要参考。“我们在35个断面实施生态补偿,现在有13个断面依靠监测数据,目前正在建设两个站点,希望有更多的监测数据支撑生态补偿。

  寸土寸金的太湖湖畔,目前无锡的环境监测站点已经有95个,想再加密站点,连选址都困难。“我们境内有1286条河,如果有可能,当然希望都布设监测点位,所以很期待有微型化的监测新技术支撑。”无锡市环境监测站自动室副主任江岚说,每年监测数据有600万个之多,从目前的应用看,还远没做到深度发掘。希望能探索新的应用途径,更好地服务于环境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