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中小学教师率先得益职称改革成果

10.09.2015  15:18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改革有了时间表:到2016年,各省要按要求完成首次评审。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关系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无锡的实施情况如何?记者9日从市教育局获悉,按照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无锡从2013年开始就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深化改革,2013年起全市所有中学教师可以参评正高级职称,去年这一“红利”又覆盖到了所有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群体。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3名中小学教师通过评审,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

  无锡有了“教授级”小学教师

  据了解,现推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这让小学老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级”职称,而以前中小学最高职称只能评到“副高”。

  “新的职称体系给了教师更多职业发展的空间。”南湖小学校长武凤霞老师是无锡评上的第一位拥有正高级职称的小学老师。说起职称改革给老师带来的福利,她认为是给教师树立了职业发展的目标,更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正高级职称了,并不意味这一职称的评审条件和要求放低了,能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依旧比较少。”打开电脑,记者在武凤霞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上看到,该职称的评审对老师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老师参与指导青年教师的情况、开展示范课及专题讲座等内容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意味着老师需要花更多精力提升业务水平,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在武凤霞看来,这有利于激发起教师的从教热情,也有利于留住优秀教师人才。

  评价注重师德,是激励也是鞭策

  在本次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过程中,对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职称评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评价机制,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这一评审“指挥棒”的亮相也让我市的广大乡村教师倍感激励。

  “这让农村小学教师感到,评上职称不再是可望不可即。”宜兴洋溪中心小学校长陈云强告诉记者,以前,农村小学教师在职称评审上容易被两项要求“难住”,“一个是论文,一个是赛课”,现在职称评价更看重师德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这对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来说,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不过,在职称评审上,论文质量评价可以有“硬杠杠”参考,但是师德“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做到评价的公平公正?这一问题也引发了教师讨论。锡城一些小学校长希望政府层面可以给学校提供更多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让学校执行师德评价时能更有据可依。陈云强认为,不妨可以在校际间建立“教师评价委员会”等评价小组。也有教师表示,师德、师能不是全然割裂开的,现阶段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与“”两者结合,对老师来说,不妨说是一种新的鞭策和勉励。 (王怡荻)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