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融合中,承载国家的凝重记忆

25.12.2014  14:17
“方寸”融合中,承载国家的凝重记忆 - 新华报业网
“方寸”融合中,承载国家的凝重记忆 - 新华报业网
“方寸”融合中,承载国家的凝重记忆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昨首发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老人为“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揭幕。本版摄影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余萍     “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首发,与会者们先睹为快。  

  这是首个国家公祭日报道的汇总集成,但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新华报业新闻人的使命远远没有结束;这是新华报业首次全媒体行动的收官,却是探索全媒体融合新闻创新的开始。

  12月24日下午,“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首发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夏淑琴老人现场被特邀揭幕

  肃穆的立台上,小山一样,墨绿色的丝绒布覆盖着什么,有些神秘。“我起先真没理解,那究竟是什么。”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你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三个月前,9月27日,也是在纪念馆,“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正式启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轻点鼠标,捐出了第一块虚拟城墙砖,看着电脑屏幕上镌刻有捐砖人姓名和寄语的“城砖”垒上被敌人的炮火损毁的“城墙”,每一个人都理解了这创意活动的深刻寓意:“国家公祭·众志成城”,所有关注并渴望参与国家公祭活动的公众也找到了一个表达的机会。此后,有180万人积极参与了捐砖。那一天,距离国家公祭日还有77天。

  现在,王燕文部长再次被邀请到现场,为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的收官之作“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揭幕。当主持人宣布这一议程时,与会者充满期待,王部长却把手伸向同在现场的夏淑琴老人:“夏老是幸存者,也是见证和传播这段历史的了不起的老前辈,请夏老来揭幕才最合适!

  王部长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夏老,这位今年85岁、曾经在国家公祭日当天,与习近平主席一起为公祭鼎揭幕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起身走到台前,轻轻地认真地掀起丝绒盖布,100个褐色盒装U盘整齐地垒放着,宛如一段城墙。

  老人接过赠送给她的U盘盒,轻轻抚摸着:“过去,我经常对女儿讲,现在和孙儿们讲,有了这个,不用我讲,后代也可以知道,更多的人会知道。这个好、好、好!

  谜底揭开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省教育厅、南京市一中、拉萨路小学等十家单位的代表,当场郑重接受了首批赠送的产品。

  “这份集成资料为我们教育系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中小学日常的教育活动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课程资源;还可以帮助专业老师进行相关历史的探讨。”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对记者表示,“你们在公祭日之后及时地推出这样的集成报道产品,是延长了新闻的生命,产生一种‘后宣传效果’,这非常有价值,非常有创意!

  16G的U盘装满珍贵的记录

  这一枚小小的U盘里,究竟装了什么?

  现场,中国江苏网有关负责人解密了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的内容:“该产品对2014年的首次国家公祭日的报道及过去历年来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全面的集纳,着重突出了互动体验和史料价值,在媒体融合上也力求创新。

  最近三个月来,新华报业集团旗下所有媒体,包括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江苏经济报、江苏法制报、江南时报等纸质媒体,以及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网、江苏手机报和各纸质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APP客户端,全力以赴投入这场行动,对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总计推出大小各类报道栏目50多个,刊用各类文字报道2000多篇共200多万字,图片报道300多幅,音视频数百分钟。但集成报道不是简单的收纳,而是精选了近百篇有价值的相关报道以及大量独家的一手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高清图集部分,集纳了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及新华社摄影记者拍摄的、从1994年江苏和南京开始进行公祭活动以来的数百张高清资料图片,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保存价值。这些图片都按时间轴、按年份进行整理呈现,读者可以生动、直观地感受历史的脉络。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的更迭,更是将21年公祭历史娓娓道来。

  尤为珍贵的是,U盘中还收录了《新华日报》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资料,这是普通受众在信息发达的网络中也无法收集到的珍贵史料。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年7月,新华报业文字记者与摄影摄像记者,冒着高温随纪念馆人员前往云南、四川采访抗战老兵,这些老兵平均年龄90岁,年纪最大的102岁,他们的回忆口述是太珍贵的历史资料;赴日寻证报道的系列视频资料,则包括了日本友人的访谈全纪录;12月13日中央电视台对国家公祭活动的现场直播以及相关报道的资料,包括习总书记讲话的全程录像以及烛光祭等纪念活动的现场画面等,尽在其中。此外,集成报道还补充了新华社的相关图片和央视的相关视频。

  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既是今天的新闻人追踪和挽救历史留下的宝贵记录,也是今天的人们为后人创造的珍贵历史记录。

  “这些资料的价值超过了我的想象。”朱成山对全体到会者说,“新华报业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是以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在进行这次国家公祭日报道。这份集成报道,纪念馆不仅要珍藏,还要在馆内展示,要让更多的人看到。

  是集成收官却不是结束

  “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选择在9月27日启动是有深意的,这一天距离1213国家公祭日77天,不仅谐音“七七事变”,而且南京大屠杀就发生在77年前的1937年。正是如此,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的每一项活动都饱含着新华人虔诚的心意和精心的策划,体现了主流媒体对重大主题报道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意识,也为传统媒体探索全媒体融合积累着经验。

  今年10月,新华报业全媒体报道小组赴日本长崎、福冈、大阪、京都、东京等地,探访了10多个纪念馆、资料馆,采访了日本的历史学家、和平社团组织、参与大屠杀的侵华老兵以及日本政府官员、普通民众等,14篇(组)《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日本寻证》专栏报道和相关视频报道,揭示了南京大屠杀更多真相,有力回击了日本右翼的荒谬言论,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受访的日本友人看到报道后非常感动,来信表示,报道是对他们多年努力的巨大鼓舞,也给了他们继续与日本右翼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全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的追思。本月初推出的“国家公祭·10城联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惨遭日寇杀戮的同胞”系列报道,创造性地联手哈尔滨、重庆、吉林、抚顺、唐山、益阳等9座城市,讲述那里发生的日军集体屠杀、细菌战、无差别轰炸、劳工迫害等,全面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恶。连续10天10家党报积极参与,在显著位置刊发了这一系列报道,影响覆盖大半个中国。

  三个月来,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的报道,还通过美国侨报、欧洲时报、韩国全北道民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台湾联合报系和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多家海外华文媒体或相关媒体,向海外传播,形成了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纪念类活动报道。

  作为此次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的特别顾问,朱成山说:“新华报业在国家公祭报道中启动早、部署有力,一系列报道体现出极高的水准。我没有见过一次新闻行动这样精心尽心!新华人体现了媒体人高度的新闻敏感与文化自觉,为拓宽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传播作出了极大贡献。

  此次全媒体行动,不仅表现为各种媒体的参与,也不仅是将报道内容多渠道发布,还开展了媒体与读者、线上和线下的互动。除了赢得广泛响应的虚拟“城墙”捐砖行动,国家公祭日当天,30万南京市民在胸前、在臂膀佩戴本集团设计的印有“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字样的“和平贴”,也是该行动的一部分,以祭奠30万遇难同胞,表达“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的推出,创造性地将“易碎短命”的新闻作品进行了再创造。作为此次全媒体行动的“收官之作”,这是一次集成,却不是结束。国家公祭今后会年年举办,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新华人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峥嵘 廖卉 本报实习生 王敏

原标题: “方寸”融合中,承载国家的凝重记忆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