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在创新人才培养

04.06.2016  04:30

                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把讲话精神融入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来。对高校新闻传播学院而言,必须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正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入行动。

      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看,要想打造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不仅要抓好当下传媒人才的教育与引导,更要不断强化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这需要高校的新闻学院在这方面担负起职责,有所作为。从全国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在专业设置上一般细分为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7个本科专业,并进行分类教学培养,但与当今媒介趋于融合的新闻传播实际状况极不适应,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人才培养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由光明日报社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共建一年多来,学院在专业设置上树立“大新闻传播”的新理念,摈弃原来根据媒介形态进行专业设置的做法,打破新闻传播学科内部的专业壁垒。在实行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适用于新闻传播一级学科各专业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实行跨专业的新闻传播学科大类教学模式。把所有课程整合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层面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学科选修课程等3个大类。

      目前,从学院发展的整体情况看,学院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落到了实处,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即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努力培养传媒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全媒体、复合型和创新型新闻传媒人才;二是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课程设置合理,能满足各类人才培养的课程需求;四是强化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五是创新思想观念,把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的新闻教育应当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有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勇气和担当意识。在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背景下,广大新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深刻领会并牢记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履职尽责,不断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切实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人才后备军教育的神圣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王长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