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业应保持多大增速?

07.04.2016  16:21

      开栏的话 与“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涉及新闻出版广电业的内容明显增加并有较充分体现,这对行业改革发展无疑具有深远意义。未来5年,行业发展如何寻求新增长点,深化改革从何处发力?今日起,本报特邀请业内专家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与新闻出版业直接相关的内容有八个方面,与新闻出版直接相关的工程有“一大三小”。

      在国家五年规划纲要当中,新闻出版方面的工作和工程有如此丰富的体现,这还是第一次。

      年均增长速度应在11%以上

      《纲要》提出了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

      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加值应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即4.6万亿元以上(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性指标是大于92.7万亿元),这就要求未来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要超过10%,也要求文化产业的各个构成部分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的增加值为55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3%。如果保持新闻出版业增加值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不变,2020年新闻出版业的增加值应该超过万亿元以上(10580亿元),要实现这个目标,“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应该在11%以上。

      科技是支撑发展新动能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看法:

      一是“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份额将近四分之一,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产业的增长速度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因此,新闻出版业必须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确保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是新闻出版业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从“十二五”的前4年看,新闻出版业的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12%,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虽然新闻出版业也出现了增长幅度下降的趋势(2014年的环比速度已经下降到8.9%),但是支撑增长的新动能已经出现,如数字出版在“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虽然随着数字出版规模的扩大,其增幅还会下降,但是保持高速增长的条件依然存在,《纲要》把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产业”加以鼓励扶持,同时加快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促进与科技、信息、金融等的融合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三是新闻出版产业增长还有很大空间。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为新闻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化率逐年提高,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全民阅读的广泛开展,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越来越深化等,都会为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对包括出版物在内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也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动力。

      深化改革将释放新活力

      《纲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出发,对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做出了新的部署,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为值得关注。

      一是首次把推动全民阅读写进《纲要》。这既表明国家对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视,也说明全民阅读不是一项临时性、无关紧要、局部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的、全局性的工作。

      二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并重。2014年,传统出版与传统媒体相关的收入占新闻出版产业收入80%以上,所以传统出版与传统媒体不能丢,不能任其衰落,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新兴出版和新兴媒体是新闻出版产业的生力军,是新的阵地,数字出版的收入虽然仅占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17%,但是其比例连年快速提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三是开展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试点。业界对实行特殊管理股有许多设想、有许多期待,有关部门也就实施特殊管理股进行着调研与制度设计。《纲要》对此的表述有三点值得注意,首先,从企业的性质看实行特殊管理股的对象扩大了,三中全会讲的是国有企业,现在不再强调国有,则意味着非国有企业也可以实行特殊管理股。其次,从专业领域看也有拓展,三中全会讲的是传媒企业,《纲要》是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意味着不单单是传媒企业可以搞,新闻出版企业也可以试行。再次是强调试点,特殊管理股不是普遍的制度,而是试点。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推动改革的力度不减,新闻出版业的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化。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魏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