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志④丨立潮头写新篇 见证壮阔历程——新华日报与新中国奋斗同行

30.04.2019  09:04
报国志④丨立潮头写新篇 见证壮阔历程——新华日报与新中国奋斗同行 - 新华报业网
报国志④丨立潮头写新篇 见证壮阔历程——新华日报与新中国奋斗同行 - 新华报业网
报国志④丨立潮头写新篇 见证壮阔历程——新华日报与新中国奋斗同行 - 新华报业网
报国志④丨立潮头写新篇 见证壮阔历程——新华日报与新中国奋斗同行 - 新华报业网
报国志④丨立潮头写新篇 见证壮阔历程——新华日报与新中国奋斗同行 - 新华报业网
报国志④丨立潮头写新篇 见证壮阔历程——新华日报与新中国奋斗同行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pic.xhby.net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70年风云际会,70年沧海桑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从创刊那一天起,这张肩负着神圣使命的报纸就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同行。70年来,新华日报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见证着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谱写着江苏阔步前行的壮丽凯歌。从“以纸传火”到“融合传播”,与党和人民同行的新华日报初心不变,壮志未移,在新时代昂首阔步再出发。

  

  作为一张党的报纸,新华日报的初心是什么?让我们追溯历史。

  1949年4月30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复刊时,周恩来同志亲笔题词:“在人民胜利后的南京出版新华日报,要永远做人民的朋友。

  一年后,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一周年之际,报纸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报社“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检查。

  坚定党的立场,做好人民的朋友,这正是新华日报的初心所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南京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百废待兴,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政权充满期待,但心中也有一丝彷徨。此时的新华日报成为了一座时代的灯塔,既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时事政治第一时间通过报纸传遍大街小巷;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反映来自群众的呼声。

  1949年10月26日,“新华日报读者之友会”(简称)成立大会在南京“工人之家”举办,首批800名读者参加。时任新华日报社社长的石西民回忆,“新华之友会”是解放初期南京新华日报“采取多种办法扩大与读者联系的一个特点”,是通过报纸加强党与群众联系的一个创举。2个月后,南京全市的读报组增长到2684个,共有45709人参加,影响几乎遍布市区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

  在上世纪50年代曾担任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吴镇忆起当年的岁月,依然历历在目。“《新华日报》作为党报,就要为读者提供最真实、迅速的新闻。记者们每天都要‘抢新闻’,只要南京有重大事件,就会蹬着自行车赶往现场。回来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发稿。准确深入立足,真实迅速立命。到新闻一线去,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反映人民的声音。”

  1952年11月1日起,新华日报与苏北日报、苏南日报合并,成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后任新华日报社社长的金靖中当时被调到新华日报担任党的生活组组长。“那时,我们的报纸就很重视党的建设的宣传。”他说,在新华日报三版开有《党的生活》专栏,反映党委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如何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表扬思想作风好的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另外,还负责干部理论学习方面的报道。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新华报人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忠实传达党的声音,动员军民,鼓舞军民,并同军民一道顽强战斗。在和平建设年代,新华报人扎根基层,做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群众鼓与呼。1955年10月,根据江苏省委部署,新华日报社组织编辑部人员分批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在农村或厂矿和群众一起生活,调查研究。作为第一批下农村调查报道组,时任社长的吴镇带头,于10月底前往苏州地区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到田间地头走访每一个农户,去人们爱去的地方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调查了解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最终,新华日报所推出的《吴县金埂郎和西里塘桥两个自然村经济生活情况调查》《万古长青的决心》《旗杆高高地竖起来了》等5篇文章,真实反映了当年出现的情况与问题。

  改革开放大潮中,新华日报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肩负起党报的职责使命。在江苏前进腾飞的每个重大节点,都能听到新华日报的振臂高呼。

  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仁宝的原居纪念屋里,陈列着一张1972年3月6日的《新华日报》报纸头版头条刊登的报道《一个欣欣向荣的生产大队》,充分肯定了华西村走社会主义一体化、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世纪70年代初,华西大队因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在全国小有名气,但也有一些怀疑和否定的声音。后来,吴仁宝不止一次地表示,这是“我最满意的一篇报道”,因为“这篇报道让我从此坚定了一个信念:带领老百姓共同富裕奔小康”。

  江苏最著名的就是社队企业(即乡镇企业)。最早的社队企业,也是新华日报记者们宣传推广开来的。“当时,中央对社队企业是肯定的,但一些人的思想顾虑并没有消除。”金靖中说,新华日报从编辑部和外地的苏锡常记者站抽调7位同志和他一起,到江苏社队工业最发达的无锡县调查。“调查报告从1978年7月3日开始在《新华日报》发表,用事实、数据说话,深刻而又详尽地反映了无锡县农村改变单一经营,走农副工结合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高产稳定的农业、日益兴旺的副业、相当水平的工业经济结构,实现了农村经济新的飞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此后,新华日报一直重视社队企业的报道,社队企业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

  “新华日报一向重视‘三农’工作,非常关注江水北调、治淮等江苏重大水利项目,好几位记者一辈子都在搞水利报道。”金靖中说,1990年围绕通榆河工程,新华日报的记者们沿着中段工程的245公里的河线前行,从海安经过东台、大丰、阜宁、滨海到达响水的六塘河。“我们到滩涂、农村、港口,察看河道的走势,访问干部、专家、群众、企业家,了解这些地方的水患灾难,缺水的困恼,听到群众要求开河的迫切心声,以及展望规划实施后的美好前景,满怀激情地写出了《滋润苏东大地的母亲河》等5篇报道,受到了通榆河地区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新华日报再次发挥了先声夺人、吹响时代号角的优良传统。一系列报道对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精神在全省的贯彻落实起了舆论推动作用。“《大江隔断了什么?》《警醒吧,南京!奋飞吧,南京!》……当时我们居全国省报之先,推出了一系列报道,被多家中央级媒体转载。”时任新华日报总编辑的刘向东如数家珍,“当时还有一篇《‘老乡’联‘老外’ ‘老乡’变‘老外’》报道,一条八九百字的消息影响了一个时代。

  1986年,全国两会首次向央媒以外媒体开放,新华日报记者马健拿到了由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发出的第一批地方省报记者“工作证”。“新华日报是全国省级党报率先派出一名记者随团全程采访大会的,所以才有了这张‘工作证’。”现任江苏法制报社社长、总编辑的马健说,自此以后持续10年左右,他以新华日报特派记者身份采访了全国两会及党的十四大,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最难忘的是1993年3月26日刊登在《新华日报》上的一篇699字的‘独家报道’——《总书记看望家乡人》。

  1996年,沪宁高速公路迎来滚滚车流;1997年,禄口国际机场正式通航;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竣工通车……《新华日报》记录着一系列江苏重大交通工程的辉煌篇章。当时负责交通报道、现任新华日报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的宋金萍回忆说:“从沪宁高速公路可行性论证开始,一直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采写了近20万字的报道,全方位展现了沪宁高速公路建设的风采。用手中的笔记录了江苏创造的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南京眼”、“双子楼”、奥体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如今,最新的现代化南京地标次第展开风华,河西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也跻身其间。

  

  从1949年在南京恢复出版,1952年成为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一直在南京市新街口闹市区办公。2014年12月,集团整体搬迁至位于南京河西CBD核心区的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随着13万平方米新址启用,国内一流的全媒体指挥系统于今年全面投入运行,新华报业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跨出了重要一步。

  报纸的变革,印证着时代的发展。2001年9月28日,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10月23日,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延续至今。

  如果说铅与火镌刻着奋斗与荣耀,光与电照耀着创新与突破,数与网则承载着方向和梦想。如今,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中,有新闻网站9个(包括3个国家一类新闻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6个,微博微信账号109个。此外,入驻外部平台38个,形成强大的全媒体传播阵容。

  应对新的传播格局的挑战,是新时代新华报人面临的新课题,根本途径就是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真正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新华日报始终把重大主题、重要节点的新闻宣传作为检验全媒体发展水平的实践场,提前策划、精心创意,逢重大主题报道必创新,彰显“重、深、新、活”的全媒体报道特色。

  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华日报推出“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日本寻证”系列报道。2015年,新华报业重磅出击,策划“正义之胜”全媒体大型新闻行动,六路记者分赴四大洲回访二战经典。2018年,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启动了“史诗40年!江苏改革开放再出发”十大全媒体行动,回望江苏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感知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忠实记录10万平方公里江苏大地上改革再出发的新篇章。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内容产品的创意、生产、集成、分发、传播各环节,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8次受到中宣部表扬,7篇评论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充分彰显了新型党报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

  “作为拥有81年光荣历史的一份党报,新华日报在革命年代,在历史交替的关键时刻,在国家建设的历史征程,在改革开放的滔滔洪流中,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还是推动者。”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华日报挺立时代潮流,正在发挥新的历史作用,为江苏发展谏言献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穿越革命年代、建设时期,跋涉一段段改革历程,新华日报迈入意气风发的新时代。“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党报前行的方向。

  “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新华日报81年积淀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推动新的发展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说,“当前,互联网已成为舆论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战略能力,紧跟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脉动,更加坚定不移地加快‘主力军’进军‘主阵地’的步伐,将最核心的生产力放到最活跃的互联网生产线,化变量为增量,以增量激存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七十载岁月流光,写不尽盛世华章。牢记党的嘱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创刊81年、在南京恢复出版70年的新华日报正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必将书写更加恢弘的篇章。

  

  总策划 双传学 顾雷鸣

  总统筹 陆峰 黄建伟

  执行采写 沈峥嵘 顾星欣 王拓 叶真 王甜 蔡姝雯

  版面制作 周贤辉 沈东 孙健 张迪 邹枫 戴春阳 牛旭丽

  评论员 孙敏

  摄影/视频制作 王诗宇

标签:

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