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武汉初体验:大桥太多分不清 鸭脖能当正餐

17.09.2015  18:26

  

  

  

  作为大学之城,武汉地区早在2011年就以110多万的大学生数量,跃居全球第一,不但超过了北京、上海,还超过了纽约、伦敦、莫斯科、巴黎、柏林、东京等知名国际大城市,位居全球大城市中第一名。

  每年秋季,都有超过20万莘莘学子,踏着青春的节拍,走进“每天不一样”的武汉,他们迈入朝思暮想的大学校园,成为江城武汉的新主人。

  这些“新武汉人”,初来乍到,每走一处都感觉是新奇的。走进充满朝气的武汉高校校园,不管是天气交通,还是方言美食,每一个小细节都会给新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昨天,包括武汉大学、华中农大、音乐学院等众多高校的新生们,向武汉晚报分享了自己对这座大城的第一印象,短短几天时间,许多同学似乎一下子就抓住了武汉的精髓。

    杨凤林:鸭脖竟能当正餐

  杨凤林是武汉大学物理学基地班的新生,来自四川泸州的她迅速适应了武汉的辣味食物,也极大地缓解了她的思乡之情。

  杨凤林告诉武汉晚报记者,前几天,她在校外一家鸭脖店买东西时,看到鸭脖店里三个年轻人边聊天边啃鸭脖。

  “在我印象里,鸭脖子这类卤菜吧,都是买回家当配菜,或者消夜的时候吃,像这样直接坐在餐馆里头,每个人发个手套,边啃边聊天,真是头一回碰到。”杨凤林玩笑说,坐在店里吃卤菜的人简直是活招牌,“我已经和几个四川老乡同学约好了,军训完了我们就去鸭脖店边啃边聊人生!

   胡泽丹:大桥太多分不清

  “武汉三桥在哪里?”恐怕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胡泽丹最好奇的问题了。

  胡泽丹是新疆乌鲁木齐人,开学前一周,她和父母住在汉口的酒店里,一家人游览了不少武汉市区的景点,然而让她印象最深刻也最好奇的是武汉的桥。她告诉记者,去户部巷的时候出租车师傅带他们走了长江大桥,后来去汉街的时候,司机过的是二桥。出于好奇,她问师傅三桥在哪里,结果师傅说,没有三桥,但是还有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白沙洲长江大桥。

  “刚开始我以为二七是二点七的意思,一直在思考它为什么不够格晋升为三,后来才知道二七其实是个地名。”胡泽丹表示,早就知道武汉桥多,真希望在我毕业之前能够把武汉大大小小的桥认清楚,这是个不小的工程!

   王天笑:“吵架”其实是热心肠

  武汉音乐学院演绎系钢琴专业的王天笑,怀着满满的槽点写下了“说话像吵架”这样一句话。他介绍,老家南昌的方言语调平缓,没什么大起伏,而他初到武汉来,被武汉方言的“生硬”和武汉人说话的“高频”震撼到了。

  “到武汉之前几乎没有听过武汉话,下火车后坐出租车,司机跟我说了句武汉话,我没听懂,愣了半天,结果他很生气的样子,又说了一遍我才明白他是问我要不要帮忙搬行李。当时我感觉司机可能心情不太好,没敢让他帮忙。”王天笑说,寝室里本地同学告诉他,武汉话发音没有卷舌所以吐词硬朗,人一热心一激动,说话不自觉的声调抬高语速加快,只是用语习惯,没什么感情色彩。“明白了这个习惯,就不会再冤枉好人了!

   薛源:迫不及待想去园博会

  喜欢摆弄下花草的宜昌小伙薛源,是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新生。他觉得自己恰好是今年高考,恰好考上武汉的学校,冥冥之中都是因为有园博会在召唤他。

  “到学校和同学聊天才知道,马上武汉的园博会就要开幕了,这对于我们学习植物,特别是一些搞园艺的同学,真的是一大盛事。”薛源说,每个人在武汉都能遇到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大型活动,比如喜欢花草的,不仅有园博会,一年四季,梅花、樱花、郁金香、荷花,什么花展都有,喜欢网球的,武网公开赛就在身边,喜欢音乐的,琴台大剧院有各种知名乐团来开演奏会。

  “真正的大城市,不仅是城市建设上的大,文化生活的丰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薛源认为,武汉就是两者都满足了,每个人都感觉站在大武汉的潮头,“能在这儿找到快乐,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奔去园博会了!

   魏玉涵:公交车上能睡饱

  作为汉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新生,魏玉涵在从山东德州来学校报到的路上,因为坐夜班火车没睡好,自己困倒在了从武昌火车站到学校的901路公交车上。

  “我一查要坐17站,所以毫不犹豫的在座位上睡觉了。中途突然惊醒,第一反应是坐过了站,结果一查手机定位,才过了5站。”魏玉涵说,后来自己先后两次醒来,感觉精神都养好了,结果车还堵在路上。

  “我竟然在车上坐了65分钟,这创了我坐公交车时长的新高!这还只是从武昌到武昌,那从武昌到汉口岂不是像穿越两座城市。”魏玉涵说,后来听迎新的同学说才明白,武汉是个大都市,两江分三镇本来就相距很远,高校又多又密集,开学这段时间堵车已经是每年的保留节目了,可以理解。“人多车多没办法,就当这是让风尘仆仆的新生在车上先好好休息一下吧!

   于子涵:军训暴晒求改期

  山东威海的于子涵是武汉音乐学院演艺系的新生,海滨城市长大的他喜欢在海滩上晒太阳,可武汉9月酷暑和烈日让他大呼“想回国”。看到记者疑惑的申请,他笑着解释,来之前就看到新闻说一个在武汉留学的非洲小伙决定暑假回国,原因是武汉比家乡还热,要回国避暑。“我本来皮肤就不白,这几天的军训一晒,感觉成了非洲人,我也好想和他一样‘回国避暑’!

  于子涵说,虽然是玩笑话,可自己真的感觉开学军训应该调整下时间。“我们男的不要紧,不过蛮多学声乐的女生也晒得蛮黑,这样就很可惜啦。万一肤质不好白不回来,穿晚礼服上台唱歌发现身上晒得一块黑一块白,太难看啦!”当听说已经有学校在考虑取消军训或者把军训改到寒假时,于子涵表示寒冷一样能磨砺意志,希望下一届武音的同学能够逃过烈日的考验。(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陈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