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城初中有支少年射箭队

13.02.2016  17:57

手持弯弓,侧身而立,身背箭囊,双目炯炯,上箭拉弦,凝神屏气,一时间,白羽齐飞。如此酷炫的一幕,似乎在武侠剧中,象征着力量的弓箭,也应该是被握在威风凛凛的将士手中吧。

再走近些,弯弓射箭的居然是一群学生,他们稚气虽未脱,却是意气风发、满怀豪情,他们都是新港城初中培养的好苗子,在专业老师的训练下,射箭技艺愈发成熟。

 

峰翼”射箭俱乐部 走出26名“小射手

2014年5月,“峰翼”射箭俱乐部在新港城初中“安家落户”,这是由新港城初中和“峰峰弓箭”联合结成的专业性射箭运动社会团体组织,俱乐部里有26个孩子,“峰峰弓箭”负责人朱凌峰为学校射箭队提供弓箭等器材,同时他还担任孩子们的教练,教授射艺。

260名一年级学生参加了射箭队的初次选拔。在室内,孩子们一字排开,使用安全弓箭,没有任何指导,完全自由发挥,教练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再从中选出了26名有射箭天赋、刻苦耐劳的孩子。“学习射箭对身姿形态和握弓姿势等要求极高,要成为一名好的射手,兴趣、天赋和训练缺一不可。”朱凌峰说。

射箭俱乐部成立后,总能看到小射手们活跃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孩子们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周末时间,在学习一技之长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学校也鼓励女生加入少年射箭队,让她们也能掌握射箭技巧,参与射箭活动。

射箭队分为表演队和专业队,其中4人为江苏省注册运动员,接受更为严格的训练。重视射箭这项运动,也让新港城初中在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上独树一帜。

 

初出茅庐的学箭少年 “那滋味,我不能忘记

很多孩子,在未加入射箭队之前,对弓箭是一窍不通的,学习射箭给了他们难以言说的感受与深刻记忆。

在电视里看到武侠剧中的人物,一边骑马一边射箭,真的好酷!从那时想学射箭的种子在我心中萌发了。”射箭队的初一学生张楚怡笑着说。射箭遇挫时的窘迫,训练至手麻脚酸的辛苦,还有正中靶心的欣喜,从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学射箭过程中的辣、苦、甜,她都尝到了。“那滋味,我不能忘记!”经历淬炼,小姑娘也变得愈发成熟和坚韧,这是射箭带给她的改变。

左肩对目标靶位,左手持弓,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量均匀地落在双脚掌上……”13岁的钱欢,是射箭队比较勤奋的一个学员,对于教练教授的射箭要领,他时刻牢记在心。“射箭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看似简单,但要做好真的很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他说,学习射箭,能让他安静下来思考问题,更专注于学习。

俱乐部里更多的孩子,他们因射箭而结缘,彼此成为朋友,爱上了这个射箭大集体。想必多年后,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再回忆起这段少年时光,心中必定是融融暖意。

 

13岁的他 已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朱一笑是朱凌峰的儿子,也是新港城初中的学生,他自小接触弓箭,父亲射箭时他耳濡目染,比一般孩子更懂弓箭,自然也是个射箭的好苗子,现在,他已是射箭队里的专业运动员。

多年前的一天,朱一笑看父亲在射箭,他说出了自己想学习射箭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兴趣,朱凌峰便放手让孩子去“”,自己从旁指导。“这孩子臂力不小,舍得吃苦,暑假里30多度的高温下,一练就是半天。”孩子的刻苦让朱凌峰很欣慰。

朱凌峰当时拜国内传统弓箭第一人吴正勇为师,朱一笑顺理成章叫他师爷,学得了不少技巧。在江苏省传统射箭精英赛中,当时11岁的朱一笑脱颖而出,勇夺儿童组冠军。

当问及从射箭中获得了什么,小男孩只说了四个字:射以观德。后来才知道,从学射箭的第一天起,父亲就告诉他这四个字,看一个人如何射箭,也就能从中看出个人的品德修养。父亲告诉他,无论是射箭、学习还是生活,遇到问题要从自身找原因,不可推脱找借口。

学习射箭两不误,朱一笑握着弓箭,信心满满地说会一直练下去。

 

让传统文化的血脉 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续

古语有曰:“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可见古人对射艺的看重,“射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六艺”之一,专属于汉民族的传统礼仪。在古代,射礼是为了选拔优秀士子而举行的活动,以检验儒子们的风度、身形、力量等等。

历史的源远流长以及习射箭之乐趣,让射艺有机会能被复兴,而将其演变成一种能被现代人接受的活动形式,对年轻一代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更有非凡意义。

新港城初中在学校设地培养射箭人才,提高青少年对现代射箭运动的了解,也是保护、传承和发扬民间射箭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射箭队的组建,也正是在保护日益消失的民间文明形式和射箭风俗。学生在训练时,学校和教练也会注重增添一些娱乐、竞技元素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这项民族传统活动,多了一些现代化的气息。

可以想象,在绿草如茵的射箭场,少年们揖让而升、挟弓并立、引弓而发,再现“射礼”,这其中,有道德的教化、有礼乐的熏陶,更有体育的锤炼和竞争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