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全家福,记录老村年轮

24.02.2016  16:32

  “等等三儿,再等等三儿,俺在老屋最后一个年三十,人要全胡(齐全)的。”2月7日中午,迎来了大儿子祝干生一家后,93岁的徐州市泉山区泰山社区五组村民杨兰芳,执意坐到二儿祝中南家堂屋里的沙发上,等待老三祝英杰一家。

  同坐在堂屋,社区副书记吴纪杨却毫不着急,慢声细语地和老人聊天,等待这个大家庭人口到齐。几天前,吴纪杨和泰山街道办事处副书记马常龙,就曾带着泉山区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在此拍过一张“人不全”的全家福。社区干部之所以一再造访,只为给这个老村留下一张张难忘的年味记录。

  “透过镜头看到了一个个家庭,真可谓百感交集。”拍摄多了,吴纪杨也有点小“情愫”,位于主城区的泉山区,山湖环抱,是徐州市最美的城区,紧靠这个即将动迁的小村。“这里是典型的城中村、棚户区,内部环境恶劣,大部分百姓都期盼早日棚改拆迁,改善生活环境。”马常龙说。

  “上月初,公告贴到村头,俺村终于要拆了,没成想今年成了俺在老屋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你知道不?俺在这住了50多年了。”杨兰芳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

  “那您还记得春节在家里拍的第一张全家福不?

  “怎么不记得,那是1989年的春节,孙儿建军才一岁多。

  一张5寸彩色照片,老人拿在手里却感沉甸甸的。那时候,相机还算是一个稀罕物,老人的三儿子祝英杰带回来一部普通胶卷相机,全家立刻被它吸引住。“10口人热腾腾地吃过午饭,俺娘推掉碗筷就招呼全家拍照。”长子祝干生回忆说,就在平房顶上,留下第一张“春节全家福”。“这是最小的建军,还在玩呢,让他妈硬抱了过来,你看,手里还拿着鞭炮,脸上还挂着眼泪鼻涕……

  说话间,老三祝英杰回来了,他刚从距离二哥家仅70米外的老房贴完对联赶来。“一家人齐了,赶紧贴对联,明年就拆了,简单贴几张,是个意思就好了。”祝中南说。“那哪行,就算是最后一个春节,也不能马虎。”祝英杰指挥下,楼上楼下9副大对联端端正正地贴好了。

  “人齐了,咱今年要拍一张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家福。”祝干生扶起了杨兰芳。1985年之前老三当兵,1988年老父去世,2014年祝建军大喜那年春节,也独缺了祝干生的女儿……在他的眼里,过年拍一张全家福,就是最有意义的年味记录。祝干生回忆起老三第一次回家过年时,年三十中午他才从距家数十公里外的淮海水泥厂赶回家的心情,“那是一辈子最长的两个钟头”。

  岁月沧桑,真情依旧。这就是吴纪杨这些社区干部选择为泰山社区村民拍摄最后一张全家福的初衷。7个村组,775户,28.1公顷的动迁面积,猴年伊始便要开始“变身”。“二组的李化荣,嫁到本村已经40多年,上午她执意要在自己房前拍照。”吴纪杨明白,从草房子到青砖红瓦,再到两层楼房,看着家一点一滴的变化,村民把最舍不得拆的,留在一张照片上作为念想,以后想老家的时候拿出来给孩子们看看。

  村民李玉海的母亲已年逾80,要靠拐杖行走。她认真整理了衣服、梳了头,然后才站在镜头前。老人坚持全家要留在屋内,以堂屋的一幅画作为背景——老寿星手持寿桃,两侧鲜艳的对联,让老人感觉心里踏实。“这是在老家过最后一个春节,我决定不买外面印刷的对联,实实在在地写一幅。”李玉海指着全家福背后的对联说。

  “泰山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多年来,经济搞红火了,村里最淳朴的东西反而淡了。”社区第一书记邵伟说,春节期间的一张全家福,让村民的心重新回归到淳朴的民俗民风上。社区在猴年春节启动了计划,尽量给全部775户村民拍摄新春全家福,仅除夕就拍摄了156户,这些照片将统一冲洗发给村民。“无论村民未来走多远,都要回归到一个‘家’字上。民俗的回归,感情的回归,人便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侵蚀。

  除夕,19口人,祝家四辈老少在吴纪杨的指挥下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祝英杰提出,要用二哥家的客厅装潢作为背景,“请你尽量全部拍下来,这是二哥几十年辛苦的成果,不容易!

  翻阅156户村民的新春“全家福”,记者不仅看到各色的老房子、弯曲的村中小道,还有老泰山供销社的石墙、废弃多年的老啤酒厂烟囱、即将搬迁新址的泰山小学……老物件承载了几代村民的生活,更融入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新年钟声敲响,泰山村人已翻开生活崭新的一页。本报记者李 刚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