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 把创新富民理念融入农机化发展全过程

06.03.2017  23:02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提档升级,围绕全程全面,服务现代农业”总体思路,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为着力点,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农机化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我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装备支撑。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2%,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突出表现为“一优两高”。 

   ——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 2016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4906万千瓦,同比增长1.68%。粮食生产机械呈现“高、大、上”发展态势,全省新增75马力以上拖拉机1.43万台,占拖拉机新增量的86%;新增乘坐式插秧机5540台,占插秧机新增量的60%;新增各类联合收割机1.99万台,向大功率、大喂入量发展趋势非常明显。粮食生产薄弱环节装备加快发展,新增喷杆式高地隙植保机2199台,保有量近4000台,比上年增长120%;新增谷物烘干机6445台,保有量超过1.7万台,占全国新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比上年增长57%。农产品初加工、林果业、设施农业(园艺)、畜牧业、渔业(水产养殖)等生产机械得到较快增长,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 

   ——农机作业水平再创新高。 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2%。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水稻机插秧总面积2486万亩,机插率超过75%;玉米生产机械化实现稳定发展,纯作玉米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0%、81%;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超过4080万亩,还田率达到52%;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到2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效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了50%。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全省共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1.12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8250个,农机作业服务从业人员达19万人,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超过2亿亩次,占农机作业总面积的60%。全省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其中跨区作业收入近50亿元,为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保障。 

  2017年,全省农机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省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主动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满足农民群众新期盼,服务农业保障、增效和生态三大功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把“创新”和“富民”理念融入农机化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农机化强农富农政策,推动农机装备结构提档升级,拓展农机服务领域,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到2025年前全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强的物质装备支撑,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一是围绕巩固和提升农业保供给功能,切实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 十三五”期间,在全国率先整省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省政府向农业部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战略要求,发挥农机化科技支撑和装备基础作用,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装备支撑,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为农业结构调整留足空间。以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水平。2017年,完成首批15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任务,新建设18个以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重点围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聚焦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生产环节,主攻关键农机化技术,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主题的“补短板”系列活动,力争粮食产地烘干能力、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以上。“十三五”末,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整省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是围绕提升农业增效功能,启动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 紧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升级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助农增效水平。按照“推广普及一批成熟通用的农机具、示范配套一批专用的生产装备,引进研发一批生产急需而市场缺乏的技术产品”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劳动密集型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机器换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2017年,以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启动建设20个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研发和示范推广项目,制定出台水产养殖、林果等10个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建设20个省级“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点,指导建设20个以上市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点。到2020年,全省新增各类设施农业装备45万台套以上,渔业、畜牧业、林果茶、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等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设施蔬菜和茶叶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基本形成,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超过60%。 

   三是围绕提升农业生态功能,推进实施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工程。 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农机深松,发展节药、节肥、节水、节能等节约型农业机械,推广农业废弃物再处理机械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继续按照“夏季还田为主,秋季适度还田”的原则,稳步提升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稻秸秆还田集成三麦机播技术应用水平,确保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4180万亩目标任务。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应用,完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确保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30万亩。大力发展环保节约型农业机械,发展畜禽粪便处理、生物质基料肥料、河塘清淤清障、残留薄膜回收等机械,加快精准施肥、高效植保、节能型烘干、畜禽粪污和无害化处理机具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有效促进农机装备提档升级。 

   四是围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 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求,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促进农机服务主体与农业经营主体“双主体”融合,构建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主体,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相结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典型引路,培育壮大一批管理规范、规模适度、服务能力强的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加快全省农机生产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机化大数据在机械化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完善农机化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农机化管理服务效率。深入推进农机服务主体能力建设,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有实力的农机服务组织流转承包土地,积极推广订单作业、全托管、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2017年,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要超过2.1亿亩次,占农机作业总面积的63%以上。“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社达到2000家,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占农机作业总面积的70%以上,引导家庭农场合理配置农机具,提高服务保障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自我服务与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 

   五是围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切实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 将农机操作技能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必备技能,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机从业人员培育体系,以提高作业服务经营能力、增强致富本领为重点,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新型农机手和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确保完成农机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职业技能获证奖补1.9万人次目标任务。到2020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化教育培训10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