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探索非公经济发展新思路

07.09.2015  19:03
  9月6日,2015中国(湖南)非公有制经济论坛暨海外侨领侨商三湘行活动在长沙开幕。论坛以“适应新常态,促进新转变,谋划非公有经济新发展”为主题,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探索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昌智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是有效破解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强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从产业的指引、融资方式、税收政策以及减政放权等多个方面,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不过,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成本上升、政策落实难等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对此,陈昌智认为,一方面,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减政放权、减轻企业税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混合发展,引导和扶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加大自身内部的改革力度,自强不息,创新发展。   陈昌智还表示,中国侨联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必将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希望海外侨领侨商充分发挥资金、技术、智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国内投资兴业、参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破解国内改革难题以及促进国际间贸易等方面,推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   此外,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出席开幕式,湖南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宣读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的书面致辞。徐守盛在书面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近几年,湖南省非公经济年均增长14.6%,高于GDP增速。目前湖南省非公经济企业数量占全省各类企业总数的90%以上,完成了全省近70%的投资,近6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超过50%的税收,吸纳就业人数比重达80%以上。可以说,非公经济撑起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湖南市场经济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乔卫在发言中表示,我们要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下,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激活国内市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莫玮发言时指出,当前,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当日的论坛上,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彤,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赖明勇,中国侨联顾问、马来西亚常青集团董事局主席、丹斯里拿督张晓卿,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马光远等围绕主题进行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发布“2015千户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情况。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 30个,总金额237.38亿元。此外,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联合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向湖南省安化县中医医院等16个国家级贫困县医院捐赠20辆救护车。   本届论坛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非公经济精英人士和400多位海外侨领侨商代表出席活动。会议由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