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促创新 新沂倾力打造核心增长极

20.10.2015  12:04

  新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快进、改革创新”导向,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突出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加快打造“产业高地”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冶金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东方雨虹5.5万吨的聚氨酯涂料生产线,是世界单幅产能及年产能最大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生产线;必康新医药100万平方米厂房基本完工。企业标杆管理成效显著,目前,晋煤恒盛、花厅生物科技、利民化工、华信塑业已成为江苏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已上报国务院,无锡—新沂工业园继续走在全省南北共建园区的前列。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菊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鲜食花生生产基地,成功引进了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江苏省农垦集团,现代渔业产业园、骆马湖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分别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雨润广场悠沃时尚街区建成运营,汉锦城、合和百富城等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新港商贸城二期等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城市经济日趋活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窑湾古镇三期、马陵山景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获批全省首批、苏北唯一的“省级智慧旅游示范基地”,今年以来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以上,位居苏北县(市)首位。

  突出优势转化、特色培育,加快打造“物流重地”

  投资80多亿元,建成了2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各镇(街道)15—25分钟都能进入高速。高度重视内河水运和港口建设,新戴运河“四改二”工程基本建成,达到京杭大运河2000吨级船舶通航标准,形成了13.5公里的岸线和45平方公里的新戴运河产业带。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以建设物流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DHL必康北亚物流分拨中心创建保税物流中心工作顺利推进,新戴运河临港物流园、公路港物流园、南亚国际物流园、新海岸粮食物流中心等一批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加快建设,苏鲁接壤地区综合物流枢纽地位不断凸显。目前,全市共有物流企业660余家,大型客货运市场20余处、第三方物流公司40余家、配载业户2000多家,每天发车6000多个班次,物流从业人员1.5万余人,企业在新沂的物流成本比周边地区低10—20个百分点。方便快捷的交通物流为发展电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必康伯图大健康平台、美妆电商产业园、皮草电商产业园等“5+2”产业平台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现代物流联动发展。2014年,电商交易额达28亿元,增长42.1%,网络零售额18.19亿元,增长70%;全年网销量948万件,增长160%,占徐州市总量的19.6%,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突出金融创新、服务创优,加快打造“金融旺地”

  大力招行引资。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在新沂设立了苏北第一家县域支行,华夏银行在新沂设立分支机构已通过总行审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15家,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存贷比连续5年保持在80%以上。去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5.2亿元,贷款余额213.1亿元,存贷比达90.6%。强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率先在徐州五县(市)建设企业信用体系“一网一库”(新沂企业信用信息网和新沂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着力维护新沂优良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金融服务。成立金融服务公司,2014年为122家中小企业提供了340笔次“过桥”服务,总额达22.8亿元,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大力扶持产业前景好、竞争能力强、资产质量优的规模骨干企业和科技型、成长型企业,通过股权融资、上市等途径集聚发展要素,增强发展动力。继蓝丰生化上市之后,利民化工又成功上市,斯尔克进入辅导期,华信塑业完成股改,苏北企业上市融资“新沂现象”加速形成。

  突出以人为本、提升功能,加快打造“生态福地”

  加快建设水系相连、水体流动、水运通畅的城乡水网体系,重点实施了10公里“城市水环”建设,15万平方米的“沭河之星”建成开放,30万平方米的新戴河景观带基本建成,新增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形成了“水成环、路成网、绿成荫”的滨河园林城市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之城”魅力日益显现。注重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功能配套,去年76项城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新郯路改造、铁路西立交跨线桥、临沭路二期城中段、徐海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轻工路、北京路景观大桥正在加紧施工,新铺设雨污分流管网12公里、市政综合管廊1.5公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着力优化城乡环境。第三轮化工企业整治成效明显,关闭取缔化工企业10家,搬迁5家,主城区工业企业基本实现“退城入园”,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了审批流程再造“四个一”工程(一窗口受理、一车子踏勘、一票制收费、一枚章审批),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61项精简到现在的82项,精简率达80.6%,审批效率提高40%以上。村级“三增三强”工程全面推开,共落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90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9项,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500万元,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