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南京江北新区加快培育“4+2”主导产业

02.09.2016  02:34

  投资30亿美元的台积电12吋晶圆工厂顺利开工、投资73亿元的上汽桥林基地今年底将正式投产、中瑞健康共生城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最近,南京江北新区接连传来好消息,年初排定的164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已启动80%,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产业项目正在为新区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新区之“”,新在产业。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围绕“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发展定位,确立了“4+2”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即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新区的发展将突出创新、高端、品质、机制,在高端产业核心技术的引进、转化、再造上实现关键突破。”江北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瞿为民表示。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引进高端产业项目,江北新区招商团队先后前往欧美、日韩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推介洽谈。紧盯海外高端资源,巴斯夫精细化工等项目进展顺利,与瑞典就加强环保、医疗、文教等领域合作达成意向,中德医疗合作示范园、中法产业园等项目正在洽谈。紧盯产业链,与英国贸易投资总署、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Wellness IT协会合作发展健康服务业,以台积电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合作的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已正式奠基,中航爱飞客项目加快推进。紧盯创新创业,精心组织“留交会”江北新区专场活动,与美中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新区之“”,新在平台。今年初,江北新区获批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再添国家级载体。随着江北新区“创业创新十策”出台落地,创新创业环境极大优化,创新创业资源加快集聚。

  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来了——与德国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共建中德智能制造(江苏)研究合作平台,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组建“江苏南京高新—劳伦斯伯克利生命可续研发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筹建剑桥大学中国(南京)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欧洲(南京)创意设计中心即将落户。

  国内知名高校来了——11所高校携手建立南京江北高校联盟,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展医学研究、共建大数据实验室,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象局合作建设中国气象科技产业园,与东南大学深化集成电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设立新材料创新产业研究推广中心。

  服务支撑体系更完善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江苏分院已签约落户,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加快建设,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知识产权法庭正在研究设立,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启动申报程序。

  新区之“”,新在体制机制。江北新区聚焦“建城市、兴产业”,先行先试开展改革探索。

  行政体制改革走在前——大部制、扁平化、服务型的组织架构正在完善,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江北分中心已运行1年,首批提供7个部门38项行政审批服务,南京首个行政审批局落户新区。规划国土管理改革走在前——承接市级下放规划、国土管理权限,建立管委会规划国土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财政管理和投融资体制创新走在前——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得授信额度超过2000亿元,首期20亿元省市共建新区发展基金、首期30亿元新区星景健康产业基金、首期1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正在设立。

  “江北新区是南京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长点,我们将坚持起点最高、发展最好的目标,蹄疾步稳推进新区建设。”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表示,力争通过5年努力,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全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中展示新区特色、贡献更多力量,在国家级新区中不断争先进位。

  本报记者黄 伟

编辑: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