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农民新增收入七成来自电商 支部+电商,党建富民新路径

26.05.2016  12:25

  新华报业网讯 “不虚此行,回去后我们要发挥好党支部作用,将山里的茶叶、红蛋通过网络推出去。”5月中旬,云南普洱市宁洱县昆汤村第一书记、宝钢集团宝钢股份原料采购中心党委组织员王玉春带着6位哈尼族村民,专程到宿迁学习“支部+电商”党建富民工作经验。

  今年以来,已有来自黑龙江绥化、陕西安康、河北石家庄、贵州遵义等地的16批次、600多人专程前来宿迁考察学习。中组部5月17日的《组工信息》介绍了宿迁的做法。5月24日,在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学习贯彻会暨“支部+电商”工作现场会上,推广宿迁“支部+电商”党建富民工作经验。

  “代买代卖”拉近党群关系

  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周庄居委会的京东商店眼下成为当地人气最旺的地方。居民王元忠说:“平时买东西,要坐车到市里,现在网店就在村委会,还有村干部帮买帮卖。”如今仅湖滨新区,党支部网络代购点有46个,近10万居民体验“电商改变生活”。

  代买代卖服务,让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同时,也成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健分析,过去村级组织阵地经常是静悄悄的,除了正常村级业务,老百姓几乎不主动与村里党员干部来往。自从有了网络代购,党员干部必须服务到门到位,增加了百姓与党员干部之间的接触机会。

  贴心的服务,拉近党群、干群距离。宿豫区曹集乡天同庵居党支部副书记陈星妤深有感触:自从参与服务电商活动之后,与村民接触越来越多,手机里存满村民电话号码。泗阳县一位村支部书记也表示,过去一到晚上村部基本没人,如今有村民晚上没事就会到村部找代购、取货、聊天。

  村书记成了电商“创客

  宿城区耿车镇大众村曾以收破烂为主业,在村书记李军带领下,先后引进42家快递物流,全村519户从事电子商务产业,年销售突破4.5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村。如今在宿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已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领头雁”。在他们看来,说给群众听,不如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我现在不仅是村党支部书记,还是农村淘宝合伙人,电商创客。”泗洪县天岗湖乡赵马村在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时无人问津,村党支部书记赵正飞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几个月下来,村里群众由最初的不了解、不熟悉,转变为相互打听、主动网购,慢慢尝到电商带来的便捷和红利。

  为让这些“头雁”的思维带头接上互联网,由过去“土地掘金”向“网上淘金”转变,提升领航本领,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宿迁市、县(区)持续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引入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课程。县、乡、村普遍建立电子商务培训站点,聘请创业讲师、电商成功人士,加大对党员群众的普及培训,让电子商务走进千家万户。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卫东说:“群众享受网络创业带来的红利需要一个过程。要推开农村群众与网络创业之间的大门,唯有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放出样子、树好典型,以实实在在的收益打消群众顾虑,才能让大家真心实意跟着干。

  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宿迁探索“支部+电商”绝不是仅仅为了网购。市委书记魏国强表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头发展电商,真正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富起来。宿迁从每个村居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支部+电商”富民的有效实现形式,与服务站、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孵化中心、创业园等联合,让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在党建富民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宿豫区新庄镇的杉荷园党支部带领三个支部,发展荷藕、油桃、葡萄等现代高效农业,并创办杉荷知农食农产品销售公司,注册“杉荷园”等商标,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两旺,去年销售1000余万元,带领近300户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沭阳县由党支部牵头,建立“1+3”帮扶机制,每名电商帮扶1户贫困户、1户低保户和1户电商学徒,吸收贫困人群到电商企业工作学习,把贫困户培育成电商,让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目前,全县电商共吸纳3.6万人就业,人均月工资达1800元。

  “支部开网路、带领群众富”已成为宿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去年,全市扶持低收入农户开办网店9000余个、带动就业4.8万人、创收3.9亿元;农民新增收入70%来自农村电子商务。

  本报记者徐明泽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