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如何降低就餐安全风险

13.02.2018  12:01

  佳节期间,走亲访友,吃饭、聚会、各种应酬少不了。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在外就餐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省食安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广大消费者支招:

  市民要做到四“

  采购环节要细心再细心。在采购食品和原料时应选择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注意选购新鲜食物,不要购买不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以及未经检疫的肉类制品和死因不明的禽、畜,做到“三查三注意”:一查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不要购买“三无”食品;二查食品和原料的生产日期和保存日期,注意是否超过保质期;三查食品外观,注意不购买感官异常的食品和原料,并索取发票、购货小票等凭证。

  家庭聚餐要当心。要谨慎选择食用生食海产品、鲜黄花菜、凉菜冷食、野生菌、小龙虾等高风险食品;要正确烹调,确保烧熟煮透,四季豆、扁豆等豆荚类食品要先过沸水再煸炒,肉、禽、蛋和海鲜等大块食品以及豆浆要确保煮沸时间和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C以上;要分开存放生熟食品,吃火锅时尽量避免生熟食品混杂摆放,防止交叉污染;要注意就餐时间,尽量在2小时内食用完,剩余熟肉制品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再次食用时重新热透,剩余蔬菜不要隔夜食用,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外出就餐要留心。要慎重选择就餐场所,注重选择环境整洁、证照齐全、量化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如果要举办团圆宴等筵席,要选择有足够接待能力的饭店。就餐后应及时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凭证。

  网络订餐要小心。网购食品或半成品时,要注意查看卖家的食品安全相关证照及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选择近距离的餐饮单位订购,尽量缩短食物运送时间。收到食品后要检查食品包装及食材质量,及时加工、食用,勿长时间存放,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

  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办

  外出就餐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首先不要激动,冷静处理。

  (1)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饭菜保持原状,并立即与餐馆负责人交涉;(2)如果所点饭菜尚未食用,或尚未造成健康问题,可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与餐馆协商妥善解决;(3)妥善保存消费单据、发票等证据,如已造成健康问题,应及时就诊并保留病历卡、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4)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立即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便及时调查取证,避免发生食物中毒无法认定的情况。

  居家做餐要防交叉感染

  在家做餐时,要防止容器、工具、设备和冰箱的生熟交叉污染,接触熟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要严格消毒;加工食品要控制火候,保证食品受热均匀,余下的饭菜要及时放入冰箱。

  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分开包装和妥善存放。半成品和熟食品加工后要充分冷却后包装;由于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特性,分别需要在常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保藏。肉类食物在制作前需要化冻,冰箱里的肉类要有足够的时间化冻,不要让化冻后的水流到别的地方或食品里。最好将需要化冻的食物放在一个盘子里,上面盖一张餐巾纸,让化冻的水由餐巾纸来吸干;冰箱取出的菜肴要热熟、热透再吃。

                                                                                                                                              (新华日报,2018年2月13日,15版) 

  http://xh.xhby.net/mp3/pc/c/201802/13/c44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