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头条):转型升级,锤炼经济“强筋健骨”

23.04.2015  12:27

  “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强’目标,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特别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为经济‘强身健骨’,推动产业走向中高端。”连日来,省级机关、省属企业采取不同形式,学习领会全省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会议精神,统一认识,并迅速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
   创新驱动 提升经济发展“主引擎”
  
经济强,首先要创新能力强。学习领会转型升级会议精神,大家普遍感到,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的市场话语权。必须千方百计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使创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关键是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核心,扎扎实实地将转型升级落实在创新创业突破上和企业产业发展上。”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王秦说,全省科技部门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省转型升级会议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五个强”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努力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省科技部门加快推进国家“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抓紧落实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相关任务。年内启动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等新型科技孵化器,使创业孵化载体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
  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说,促进产业融合,彰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叠加优势,是提升我省产业优势的新思路、新路径。
  找准“两化融合”“两业互动”的结合点,是产业融合的关键。省发改委支持企业面向效能提升、交易便捷、功能增值的实际需求,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抢占“互联网+”战略先机,加大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推进力度,显著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创新,需要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15日,省商务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转型升级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厅长马明龙说,省委省政府提出转型升级五大任务,全省商务系统就是要主动谋划和思考目标取向、理念思路、举措部署。深入实施全省商务发展对接上海自贸区创新和“一带一路”商务创新“两大工程”,就是全面提升商务工作创新能力的体现。
  截至目前,企业设立“单一窗口”制度、“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优化外商投资项目准入审批登记程序等上海自贸区经验已在我省落地。省商务系统正酝酿制定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实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工程,探索实行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和项目备案“单一窗口”模式。进一步将境外投资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至部分县(市)和国家级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探索建立以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报告和公示制度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统计监测,建立境外投资不良信用记录和经营异常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共享机制。
  推进商务工作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我省重点支持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8个国家展会,鼓励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和集聚发展,力争三年内在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业务占全省比重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推动在沿线重点国家形成2-3个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
   优化结构 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经济结构事关经济竞争力。我省相关经济管理部门表示,把经济结构作为“经济强”的重要内容,既立足长远又有利当前。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先后以“服务业提速计划”和“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引领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至2014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已超3万亿,占GDP比重达到46.7%。
  陈震宁表示,将突出重点领域,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发展重点聚焦于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六大产业,着力培育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等六个细分领域和行业。通过重点产业的提速发展带动整个生产性服务业崛起振兴,着力放大“江苏服务”的品牌效应。
  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说,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此次会议对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作出了新的总体部署,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全省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省经信委义不容辞。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的顶层设计,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着力培育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不断优化政府引导扶持机制,与“市场之手”协同发力。
  作为全国实际到账外资第一大省,外资对我省经济结构优化至关重要。省商务厅表示,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力度,重点推动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加大“引资”与“引智”和“引技”结合力度,消除外资服务业“玻璃门”现象,逐个梳理清除对服务业开放和准入设置的不合理限制门槛,年内推动出台我省外资独资设立医疗机构的试点方案。落实允许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允许设立外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等外资服务业政策。
  “全省转型升级大会提出了努力实现经济‘五个强’的奋斗目标,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新动能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既体现了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更代表着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表示,将把转型升级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实践行动中,以知识产权成果的集聚推动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快实现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兴业强企 激发“经济细胞”活力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身为省属重点国有企业,江苏汇鸿集团和苏豪控股集团等深感在转型升级攻坚战中的使命和责任。
  几天前,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属国企改革试点,汇鸿集团整体上市改革方案获得股东大会正式通过。“这是我们公司深化改革的关键突破,也是转型发展的历史性重大机遇。”江苏汇鸿董事长唐国海说,省委省政府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重要会议,出台政策文件,抓住了经济发展“牛鼻子”,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更好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江苏汇鸿将全力以赴加快传统贸易企业向供应链集成运营企业转变,搭建供应链和资本运行两大平台,借助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资源,培育医疗健康、冷链温流等新兴产业,提升纺织服装、机电设备等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加快企业创新发展。
  4月8日,汇鸿冷链物流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约7亿元,进口生鲜食品储藏能力将达20万吨,成为集仓储物流、配送、展示交易、个性化加工定制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与此同时,利用板材进口全国前三强、胶合板业务占全国市场10%以上的优势,加快与互联网融合,O2O电商平台也在搭建之中。
  苏豪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正喜表示,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苏豪控股集团已经酝酿形成实实在在的“系列菜单”。苏豪控股采取长短结合策略,一方面紧紧围绕内外贸供应链,逐步减少贸易代理,一方面深耕细作,加强与省内生产企业的联合,向设计研发、自主品牌进发,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自营业务和江苏产品出口快速增加。
  去年9月,苏豪控股所属服装公司在柬埔寨设立了代表处,开展生产基地开发、品质控制、订单调配、交期管理等工作,让客户分享较低的综合采购成本等走出去成果,接单能力明显提升。去年在柬埔寨生产服装140万件套,吸引了沃尔玛等一批大客户。王正喜表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生产经营国际化,也是苏豪控股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
  “推动我省企业抢抓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江苏证监局局长王明伟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为更多企业发行上市带来机遇。挂牌企业数量很快将将超过上市公司总量的新三板,也正成为中小微企业新的融资平台。江苏证监局将引导和支持更多企业在交易所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同时促进企业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运作,树立资本市场江苏板块的良好形象。
  自去年新股发行上市重新开闸后,江苏企业上市数量一直名列全国前列,去年有18家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今年前3个月已上市7家。省证监局正引导各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开展市场化的并购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让更多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省科技厅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上狠下工夫,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引导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以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最近,省经信委围绕国家和省里引发产业发展、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减免税费、降低电价、清理中介、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专门梳理出了164项,接着要对照检查,让基层和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下一步,将加大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创新园区优势,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构建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真正让创客“零负担”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吴红梅 宋晓华 吉强 黄伟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