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探索赢得未来

12.01.2015  10:15

  新起点新目标新跨越,几代报人欢聚一堂

  

  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纪念大会。

  书法家孙晓云捐赠作品。

  1989年春天开始启用的新华日报社管家桥65号办公楼。

  2003年新华日报社搬进52层崭新的新华大厦。

  2014年12月集团整体搬入南京河西CBD核心区的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王燕文、曹卫星参观新华全媒体艺术馆。

  新华日报社旧址——武汉大陆里4至9号。

  重庆时期新华日报社的社址。

  昨天——1月11日,是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11日下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新落成的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举行以“新起点、新目标、新跨越”为主题的纪念大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副省长曹卫星出席会议。

  由周恩来同志亲手创办的《新华日报》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份大型日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战争年代,《新华日报》成为党带领广大群众英勇奋斗的锐利思想武器,被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毛泽东同志称赞《新华日报》“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1949年,党中央决定《新华日报》在南京恢复出版,1952年正式确定为江苏省委机关报,一直在南京市新街口闹市区办公,2014年12月,集团整体搬迁至位于南京河西CBD核心区的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随着13万平方米新址正式启用,国内一流的中央信息厨房也全面投入运行,新华报业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王燕文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对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她说,77年来,新华日报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开拓奋进,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新闻理念不断更新、办报水平不断提高、舆论阵地不断巩固。目前,集团形成了新华日报社成立以来发展形势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崭新局面,为推动文化强省战略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省委对新华报业的工作是满意的。

  王燕文指出,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日报要心系大局,增强政治意识,做“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推动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宣传导向、基调、内容上体现大局、服务大局、融入大局。进一步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引向深入。要强化担当,增强责任意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全媒体联动、全栏目融入、全覆盖宣传,讲好江苏故事,传播好江苏声音。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做媒体融合发展的领跑者。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一批优质传播平台,构建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形成有较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要扎根大地,增强基层意识,做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更多记者用心走基层、用情访基层、用功写基层,与受众共鸣,和社会共振。

  纪念大会庄重而简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负责同志作了工作汇报。省委、省政府等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报社历任老领导和老员工代表,集团干部员工参加纪念大会。

  来宾们还参观了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举办的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书画展。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晓映

  网友点赞

  77年前它在抗日硝烟中诞生

  昨日的新华报业传媒大家庭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各级领导、新老报人汇聚一堂,共同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新华日报厚重的历史,感染着现场来宾,同时也在微信微博不断被网友刷屏,一则“历史上的今天: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办”的微信更是被网友疯转。

  在创刊宣言中,《新华日报》这样写道:“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抗日的个人,集团团体,党派的共同喉舌;同时本报将无情地抨击一切有害抗日与企图分裂国内团结之敌探汉奸及托派匪徒之阴谋。”自创刊之日起至抗战胜利,《新华日报》始终践行此办报宗旨,几乎没有一天缺少抗战的内容,是一份真正的抗日报纸。

  1938年1月11日,作为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汉口府西一路149号正式创刊。

  自创刊伊始至1947年2月28日在重庆被国民党查封为止,《新华日报》共出版3231期,历时9年1个月零18天。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的合法日报,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创办时间最长的一份党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摩擦,《新华日报》积极向全国民众揭露国民党的反动行为。皖南事变爆发后,该报打破顽固派的新闻封锁,于1941年1月18日刊出了周恩来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彻底揭穿了皖南事变的实质。新华报业网

  良好开端

  推动媒体融合加快转型发展

  南京河西,万里长江在这里优雅地转了一个弯。“南京眼”、“双子楼”、奥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最新的现代化南京地标次第展开风华。新建成的河西新华报业传媒广场跻身其间。

  三栋高低不同的楼房现代、端庄、大气。处处尽显温馨:墙,是会呼吸的——双层呼吸幕墙,带帘的天窗,还有随处可见的绿植……房,是体贴人的——挑空的休息区,宽敞的锻炼区,开阔的工作区,合理的电梯间,整洁的用餐环境……走进1号楼大厅,坐扶梯而上,就可进入新华全媒体艺术馆。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新的办公大楼为媒体融合发展搭建了全新的平台。这在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堪称及时雨。从采访到编辑,从新闻发布到资料收集,从客户管理到经营发行,从单位发稿到移动办公,从一线业务到管理服务,整个集团的文图信息采编处理全部汇入“中央信息厨房系统”。与之相对应,组织架构、生产流程、考核办法,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标志着集团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已经站上了谋求发展、跨越的新起点。集团旗下已有21家各类网站,拥有国家一类资质的网站3家,各报网微信群实现全覆盖,扬子晚报入围“中国新媒体30强”。

  正如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新华日报社社长周跃敏所言,推动媒体融合,加快转型发展,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建设拥有多种传播介质、先进理念机制和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的现代传媒集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以集团整体搬迁至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为契机,我们给自己确立了“新起点、新目标、新跨越”的发展定位。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晓映

  现场互动

  新华全媒体艺术馆展出85位艺术家作品

  昨日来宾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刚刚成立的新华全媒体艺术馆。馆内正举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第六届艺术展暨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书画精品展”,85位新老艺术家的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等精品正在展出。

  新华全媒体艺术馆最明显的特色便是全媒体的应用,这点嘉宾们在参观过程中感触很深。一同参观的书法家孙晓云、画家喻慧指着展馆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的现场图片,惊讶地说:“这不就是我们刚刚进来的时候吗?这个先进!怎么传上去这么快?”工作人员解释说,集团大楼内部有宽带接入的免费WiFi,这些图片是一分钟前用手机拍摄,利用无线网络传到平台上播出的。

  除了墙上的大屏幕外,艺术馆的中央地上还立着一块面积小些的电子屏,这块屏也引起了嘉宾的好奇。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下方的二维码介绍道:“扫描二维码后,每个参观者都可以输入自己的观展感言,即刻就能在这块屏幕上看到了!感言会滚动播出,这也是让观众与展览互动的方式。

  展览涵盖了林散之、陈大羽、周京新、孙晓云等书画名家的多幅精品。这些作品除了新华日报集团多年来的典藏之外,孙晓云、李啸等许多书画家还特地为新华日报77周年展创作了作品,这批作品的质量也得到参观嘉宾的点头称赞。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孔芳芳

  本版摄影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肖勇郎从柳

原标题: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