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厅长接受《新华日报》专访:让百姓有更多“教育获得感”

20.11.2015  16:11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访谈⑧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是要求之一,教育责任重大;提高教育质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应有之义。”省教育厅厅长沈健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达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协调、共享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沈健表示。
      沈健介绍,截至去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全省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已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教育要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坚持以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教育改革创新,自觉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江苏教育改革创新将着重从何处着力?沈健说,一是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二是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三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选拔制度体系。四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管办评分离,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方新型关系,促进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推进教育协调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沈健分析说,从全省整体看,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从区域发展看,苏南地区受外来人口影响,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压力较大,苏中、苏北等经济薄弱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矛盾较为突出,办学条件仍需改善。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城镇化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才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使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大幅提升。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沈健表示,要努力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均等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困难群体平等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扶困助学体系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沈健说,当前“互联网+”正在重塑教育生态,“慕课”、“微课”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共享,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发展空间,带来学习革命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下一步我省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核心业务中的有效应用,构建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获得感”,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