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滨江新区办事处宜和村的贫困户林小红家

21.01.2015  10:46

 

 

 

昨天是本报第三届“新春暖心”大型公益活动启动的第二天,不少贫困户和社会热心人士纷纷来电报名参加活动。本报记者昨日走进滨江新区办事处宜和村的贫困户林小红家中,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状况。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林小红家,老式的三间两层楼房内十分昏暗,墙壁、地面上灰白一片,屋内没有任何装修。环顾四周,堂屋内的一张八仙桌和几张凳子就是楼下全部的家当。

 

得知记者前来,46岁的林小红穿着套鞋,摸索着从猪圈里来到堂屋,靠在一侧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他身上穿的衣服和裤子上已经有了好几个破口。林小红介绍,他的眼睛视网膜浑浊,只能看到外面微微的亮光。年轻时他做瓦匠,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30岁时,他的视力逐渐退化,再也不能外出干活,家里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就连治疗眼睛的药物他也停掉了。

 

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林小红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七八年前,他养起了猪,现在家里有40多头小猪仔。他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几次,照顾小猪。但由于近几年价格不稳定,他基本没有赚到什么钱。在与记者攀谈的过程中,林小红的妻子张鲜华始终一言不发地站在一旁。原来,张鲜华是一名精神残疾人,常年要靠药物来稳定病情。

 

林小红和张鲜华有一个儿子小林,今年19岁,目前在斜桥中学读高二。为了省下住宿费,小林每天早上五点多便起床,六点不到就要骑电动车赶往学校。每天晚上9:40放学后,他还要骑半个多小时的车赶回家中。去年11月初,小林在放学回家途中与一辆迎面而来的电动车相撞,等他爬起来时,对方早就不见了踪影。小林强忍着痛,硬着头皮骑车回到家中。为了不让爸妈担心,小林没有吱声。第二天,林小红才发现儿子的脚趾已经肿胀了起来。经过诊断,小林右脚两个脚趾骨折。学校了解到小林家的情况后,立即为他安排在学校住宿,并减免了住宿费。

 

在二楼林小红夫妇和小林的卧室,记者看到,两个卧室内显得空空荡荡,只有一张破旧的床和桌子,房间里没有一样电器。“电动车就是这个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林小红笑着说,平时,他们夫妇几乎不上街买菜,都是从田里挑些自己种的青菜,凑合一顿饭。为了孩子上学,林小红狠狠心花了一千多元买了这辆电动车。“儿子说要努力读书,以后再也不让我们养猪。”林小红欣慰地说,小林十分懂事,他的奋斗目标是能考上一所医科大学,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治好父母的病,让这个家庭摆脱贫困。

 

我希望今年过年时,我的爸爸妈妈能穿上一套新衣服。”小林说,自从他上小学后,爸妈就没有买过衣服,他们的衣服都是附近村民送的。

 

新春暖心”活动启动以来,已有不少热心人士打进电话,为身边的贫困户报名。如果您需要帮助,或者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您可以通过热线向我们反映。

 

本报新春暖心热线:

 

18115919530、18115919529、1811591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