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破解“谁种地”

03.11.2014  09:21

  新华报业网讯 记者近日走访位于启东市合作镇的曹家镇村,一块大田边,一位红光满面的老人正仔细察看前一天晚上一场大雨过后玉米受损情况。“还好,影响不是太大。”老人边看边对记者微笑着说。

  老人名叫朱锦荣,今年68岁,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朱锦荣种田出名,除了包地早、规模大外,还是一个种田理念新的新型农民。

  1983年,朱锦荣周围几户邻居外出做生意,把13亩承包地无偿交给老朱自种自收,加上自家5亩责任地,共18亩。老朱起早贪黑,精心耕种,刨去成本,当年18亩地赚了近一万元!

  “老朱是个田痴,见不得地荒着。”村里老支书陈建平说,只要有村民不愿种和撂荒的地,半亩地、三分地,不管大小,老朱从不拒绝,全部揽在手里,并支付给农户每亩每年三五百元不等的土地租金,如今,种地规模达到2500多亩,覆盖周边4镇9村1280户,仅朱锦荣所在的曹家镇村就有近四分之一的耕地给他托管了,达1120多亩,抛荒和半抛荒绝迹了。

  “既保障了粮食产量,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朱锦荣说,今年交售给国家的粮食有望达到350多万斤。承包地全托管后,农户除了能拿到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他那儿打零工,每天有几十块钱的收入,农忙时,有100多号人帮忙,这对于六七十岁在家的农民来说,无疑又多了一份收入。每年朱锦荣仅零工工资支付就达30多万元。

  朱锦荣有一双儿女,各自成家,种地全靠老朱打理。“一人怎么忙得过来?”面对记者疑问,朱锦荣兴冲冲地领着记者参观他创办的锦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手指着车库里排列整齐的各类农机具说:“全靠它们了。”从土地整理、开沟、播种、施肥、喷药、收割,乃至烘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这些年,朱锦荣的农机装备随种地规模扩张,得到了迅速“武装”,从2台手扶拖拉机发展到拥有各类农机具60多台套,价值200多万元。去年底还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日处理12吨的粮食烘干中心,既满足了粮食烘干需要,又可以对外承接粮食烘干业务。

  “这样种田有干劲,有奔头。”朱锦荣坦承,这些年的扩张发展,没贷一分款,刨去成本,每年能有100多万元的利润。“老朱种田不差钱。”陈建平告诉记者,朱锦荣年初就把一年的土地租金105万元发放给了农户,目前其固定资产已达300多万元。通过土地集中经营,秸秆实现了全部还田,不仅改善土壤,增肥增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改善了农村环境和空气质量,村里因此还获得政府的3万元奖励。

  而今,最令朱锦荣得意的是,过去对种地不屑一顾的儿子,如今看到父亲种地种出了名堂,把在外经营的超市、宾馆、KTV等投资项目交由他人打理,自己则回来跟父亲一起干。“要把规模种地的事业进行到底。”见儿子爱上种地,朱锦荣信心更足了。

  “通过外包式的全托管服务,基本解决了农村老龄化种田和劳力减少问题,使过去的抛荒、半抛荒变成了不抛荒,提高了土地效益。”启东市副市长袁圣菊告诉记者,今年启东市已出台政策,从多方面鼓励和培育50个像朱锦荣这样的粮食生产全托管经营主体,力求成为农机手、村干部,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的创业平台。同时,今年还尝试喷滴灌技术水稻栽培技术,一旦成功,将为规模种植户增加收入拓展种植结构。本报记者 丁亚鹏

编辑: 王高峰、王瑶